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传统叙事模式的超越——论20世纪西方经典现代主义小说中时间模式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7-12-11 15:08

  本文关键词:传统叙事模式的超越——论20世纪西方经典现代主义小说中时间模式的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时间 心理时间 叙事模式 超越


【摘要】:传统小说通常以"过去—现在—将来"的物理时间为叙事模式来艺术地展现客观世界。"物理时间"的特征表现为"线性的,排列均匀的且不可逆转的"。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的文学与此前五百年的传统彻底决裂,作为小说背景要素之一的"时间"概念也逐步摆脱了其"线性的、排列均匀的且不可逆转的"内涵束缚,逐步由背景化的坐标功能前景化为"心理时间"甚至成为小说要表达的主题。时间模式的变革有其深刻的哲学渊源和影响深远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心理时间"等非"物理时间"在纵深方面的发掘和应用,西方经典现代主义小说作品以其无可比拟的丰富内涵实现了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超越。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小说叙述模式是小说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西方20世纪文论对叙事方式的研究尤其重视,其间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文论,特别是叙事学,将小说的叙事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叙事学所涉及的传统叙事模式如“顺叙”“倒叙”“插叙”以及“横断面”“纵断面”等都无一例外的和客观时间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能为;;康德意义:现代经验主义的解读与新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蔡洞峰;;论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冯均科;关于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反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4 赵凤平;现代西方哲学真理观述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任智;新康德主义对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1期

6 尚东涛;人的类特性的对象性存在视域论[J];东岳论丛;2001年02期

7 马拥军,徐福来,刘焱;如何看待“历史”──兼论唯物史观的历史维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戚文藻;;柏格森直觉主义今议[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9 华学诚,柏亚东,王智群,赵奇栋,郑东珍;就王念孙的同源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10 周峗;;反思民间法研究中的社会实证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建忠;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印吉;睡莲中的灵晕[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存在”探询[D];苏州大学;2003年

7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8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9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10 高家方;从“理性的颠倒”到“实践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义方法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永利;尼采权力意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蓝晓丹;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视野[D];东华大学;2012年

4 查长莲;鲁迅与张爱玲比较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宫维明;马克思人学对西方人本主义的超越[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白亮;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小忠;20世纪西方历史相对主义论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边黎;如何装扮“姑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涵;哈代“威塞克斯”小说艺术风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敬;刘燕;;《呼啸山庄》对时间实验[J];语文学刊;2006年07期

2 唐源;;浅析影视艺术中的时间观[J];当代艺术;2010年03期

3 徐丽华;陈红;;寻找斯泰因创作与生活的连接点[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4 李素洁,钟耀萍;心灵的漂泊者——凯瑟琳·林姆短篇小说《旅程》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李修群;时间观的文化烙印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唐院;;空间时间与心理时间交织的诗意坐标网——庄伟杰《从家园来到家园去》解读[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01期

7 贾锟;;安德列耶夫创作中的线性时间[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8 秦一竹;甄艳华;;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吴祖明;停滞的时间 孤独的死亡─—论《百年孤独》的时间意识[J];江汉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10 张林;线与时空[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希庭;;未来时间结构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王岩;;重现历史真实的永存记忆——由国家话剧院演出的话剧《哥本哈根》谈起[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陈惠容;关月嫦;张巧艳;;门诊服务流程管理模式的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世华;;崇拜现象的基本原理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吕厚超;黄希庭;;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量表的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付全;梁承谋;徐文全;;优秀击剑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V1.0的研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周柳;;时距估计的实验范式与理论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黄曼君;;人·泛神论·浪漫主义艺术——郭沫若前期诗歌思想与艺术综论[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9 张力;滕西群;;参照自我的时间之旅——自我加工对时距知觉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康毅;《浪漫的事》是女性戏吗?[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孙英;智者心中的真善美[N];光明日报;2004年

3 高媛;《尤利西斯》改变了我的阅读观[N];中国保险报;2004年

4 ;教师作用半径过长 学生发展时空太小[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5 邓金明;谈文学翻译“必求之于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张超;3D电影之后,我们看什么?[N];科技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影;问题少年 不是孩子惹的祸[N];郑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心理时间结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宁宁;心理时间的时空波动形态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一竹;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柳莉蕊;穿越时光的隧道[D];河北大学;2004年

5 韩淑香;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中的现代主义时间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丁美红;《到灯塔去》中的主观性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南;一个茶杯涌现的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秀杰;《洪堡的礼物》中叙事时间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春英;论《小镇畸人》中的时空模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刘颖洁;《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8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78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