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华教授获选美国国家人文中心院士
本文关键词:贾晋华教授获选美国国家人文中心院士
更多相关文章: 人文学院 学术思想 院士 澳门大学 教学专业 教授 中心 美国 学术群体 研究工作
【摘要】:正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及宗教学专业贾晋华教授日前当选为美国国家人文中心院士,获邀在2014至2015学年间于该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美国国家人文中心是全球仅有的几所著名"高等研究院"之一,旨在促进学术思想的自由和深度及学术群体的合作。贾晋华教授是第一位遴选自澳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中国大陆之外华语地区的院士。
【分类号】:+
【正文快照】: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及宗教学专业贾晋华教授日前当选为美国国家人文中心院士,获邀在2014至2015学年间于该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美国国家人文中心是全球仅有的几所著名“高等研究院”之一,旨在促进学术思想的自由和深度及学术群体的合作。贾晋华教授是第一位遴选自澳门、香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雨;张全;;“祝贺齐赫文院士90华诞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J];国外文学;2008年02期
2 ;昏惨惨,黄泉路近——苏修小说中所透露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02期
3 弗·杜金采夫 ,徐艾 ,郭建国;在考验的日子里[J];俄罗斯文艺;1987年04期
4 吉尔贝·塞斯勃朗 ,王晓峰;塞斯勃朗小小说三篇[J];外国文学;1983年02期
5 王瑶;读方重的《陶渊明诗文选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6 帕·扎格列别利内 ,李正荣;台风[J];俄罗斯文艺;1987年02期
7 勃·沃洛金 ,杜杨;罗扎诺夫大夫的病人[J];俄罗斯文艺;1992年05期
8 保罗·瑞恩勒;木木;;密林血战食人鼠(之三)[J];少年读者;2002年12期
9 魏丽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国外文学;2003年02期
10 ;语录[J];走向世界;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连敏;;走近北欧诗歌——在京诗人与丹麦诗人的对话[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王国富;;论《巴尔塔斯画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唐炯;;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评薇拉·凯瑟的作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娟利;;论辛西娅·欧芝克小说《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的逃亡者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志红;;《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育烽;陈智淦;;评杜昌忠教授著《圣经文学研究》——兼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颜蓓蕾;;浅析《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逃避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萍萍;;从异族通婚看犹太文化的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志明;郭丽萍;;大江健三郎与其初期作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世骏;诺贝尔文学奖一评委宣布退出瑞典文学院[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康慨;拉什迪落选布克奖,教授拒绝吃“妖女”[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季水河 刘中望;学术对话·学理诠释·学科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实习生 柯旦;知识社“伯克利教授”丛书锻炼少儿思维判断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康慨;俄中诗人有约:书里相逢[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流沙;文化 商业化的前提[N];中国保险报;2003年
8 万之(瑞典,国际笔会中文笔会国际秘书);“少壮派”们的“合谋”[N];南方周末;2006年
9 ;中国古代小说与当今世界文学[N];文汇报;2006年
10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杨早;哈利魔法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中贤;边缘与中心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凯;孤寂大陆上的陌生人: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怪异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严志军;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青;《晃来晃去的人》中的文化身份定位[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王瑜;戏剧化与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叙事艺术[D];山东大学;2006年
3 陈雪;黑暗中孤独前行的骑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张亚飞;乔纳森·卡勒的转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莹;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衷立;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郑成全;马来西亚当代华文作家爱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朱信华;通往“理想主义”的文学之旅[D];暨南大学;2008年
9 曾品;求自“强盗”形象的“自卑情结”补偿[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王春辉;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87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8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