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发布时间:2017-12-14 17:18
本文关键词: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摘要】:在俄罗斯,杰出的思想家远远少于杰出的文学家,许多哲学领域的重大命题都由作家们借助自己的著作来深刻阐述,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履行了哲学的部分功能。存在主义意识几乎贯穿俄罗斯文学的整个进程,早在存在主义哲学萌生之前,对存在的思索便在19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品中有所体现,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表现的虚无、孤独、自由等意识又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不谋而合。作为注重传统与传承的俄罗斯文学,当代作家的作品中仍透露着对存在的哲理性思考。 关于人类的存在主义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文学中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现实主义小说中,俄罗斯当代作家乌利茨卡娅在其创作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对于存在的本质与真谛的不断探索,,她的作品具备了诸多存在主义元素,表现了存在主义倾向,纵观其整体创作,存在主义主题是其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乌利茨卡娅在作品中通过对时空和冲突的设置以及独特的叙事话语与叙事视角的使用,为存在主义主题的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在情节上,乌利茨卡娅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各种人生困境(包括死亡),以此传达对于存在的见解,这种对于苦难的书写和对人物生存困境孜孜不倦的探析使乌利茨卡娅的创作具有了明显的存在主义倾向。 本论文试以作家的几部代表作品:《上帝的选民》(Народ избранный,1993)、《幸福的人们》(Счастливые,1993)、《布哈拉的女儿》(Дочь Бухары,1993)、《欢乐的葬礼》(Весёлые похороны,1998)、《生活的艺术》(Искусство жить,2003),深入分析作家创作中的存在主义主题。认为乌利茨卡娅在其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存在主义的诸多元素,如荒谬与虚无、孤独与焦虑、自由选择、向死而生等等。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与存在主义大师(如萨特、海德格尔)的观点不谋而合。作家以苦难审视存在,以死亡反思存在,对于苦难与死亡的书写,充分展现了绝望处境中对自由选择的呐喊与死亡面前活出本真的执着追求。用行动演绎本质,从“烦忙”中抽离,不沉沦于“众人”的“喧哗”之中,接受存在充满非存在的事实,诗意的栖居于世正是作家乌利茨卡娅关注的本质。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路平;略论存在主义文学的缘起[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段丽君;纯洁而崇高的“小人物”——试论俄罗斯当代女作家柳·乌利茨卡娅的创作特色[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4期
3 林舟;;爱的冥思与梦想——史铁生访谈录[J];花城;1997年01期
4 陈静;;《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之“存在与选择”主题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戴卓萌;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宗教存在主义意识——谈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死亡”主题[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6 柳鸣九;存在文学与二十世纪文学中的存在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3期
7 郑芷莲,于长春;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J];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01期
8 H.别尔嘉耶夫;黄_g生;;我的末世论哲学[J];哲学译丛;1991年04期
9 侯玮红;;一部探讨人的存在之奥秘的杰作——评《库科茨基的特殊病例》[J];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1288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8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