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叛离到回归-《雨王汉德森》中的父子关系
发布时间:2017-12-15 06:07
本文关键词:从叛离到回归-《雨王汉德森》中的父子关系
【摘要】:索尔·贝娄(1915 2005)是二战后美国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雨王汉德森》是他的第五部小说,也是他的写作从学徒期转入成熟期的标志之作。作为一名敏感的犹太作家,贝娄深受犹太文化影响。因此,贯穿整个犹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父与子”母题便在贝娄的作品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贝娄与父亲长达半生的充满矛盾的父子关系以及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影响也使贝娄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涉及“父子关系”。不难发现,贝娄大多数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父子关系”这一主题,其中以《雨王汉德森》最为显著。不同于贝娄前期作品中直接描写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雨王汉德森》以一种隐喻的手法展现表面的故事情节之下的父子关系,揭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丰裕社会中的精神危机。贝娄将犹太文化传统中的父子母题与美国社会中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从中生发出关于整个人类的文化哲学思考,既表现了犹太文化的深刻内涵,又超越了狭隘的单一民族属性,从而具有普遍意义。 除去引言与结语,本文的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 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以及小说和作者的背景,包括索尔·贝娄的生平,海内外学者对贝娄及《雨王汉德森》的评价等。 第一章追溯了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父子关系主题。自1654年第一批犹太移民抵美至今,美国已成为世界上犹太移民分布最多的国家。尽管是少数族裔,犹太移民却为美国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其独特的历史际遇和宗教文化,美国犹太作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反映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父子关系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反映了深刻的犹太文化内涵。 第二章探讨父子关系主题——尤其是父子冲突——在贝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成因。贝娄生长于一个传统的犹太家庭,充满浓厚犹太文化气息的成长及教育环境使贝娄的思想深深地打上了犹太文化的印记,对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种族的集体无意识赋予他的犹太性使他不由自主地关注、思考犹太民族的命运,,并将其反映到作品中去。同时,贝娄与其父亲由于性格、体质、人生选择等因素导致的充满矛盾冲突的父子关系也使他对这一主题格外关注。因此,贯穿犹太文化和历史的“父与子”母题便以各种形式呈现于贝娄作品中。 第三章集中阐释《雨王汉德森》中的父子关系。尽管父子关系主题在贝娄的多部小说中均有体现,但这一主题在《雨王汉德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理解小说深刻内涵的关键。主人公尤金·汉德森由于父亲的种种压迫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缺失的父爱所产生的被抛弃的悲伤,被强制性的遗产剥夺了的个性,被压抑的自我价值,以及作为死亡警告的血肉之躯构成了他精神危机的共同成因。为了获得救赎,他远赴非洲。在远离现代文明的非洲部落,汉德森实现了自我价值,恢复了个性,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获得了灵魂的新生。最终,他回忆起曾被自己忽视的父爱,象征着他与父亲的最终和解。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汉德森与其父亲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贫乏之间的冲突,是压抑个体个性的现代文明与要求实现自我个性、自我价值的个体之间的冲突。主人公与其父的最终和解象征着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的和解。借此,贝娄针对丰裕社会中的精神危机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即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人可以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精神和谐,表达了作者乐观的信念。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曙望;;《雨王汉德森》的宗教救赎[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1290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9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