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石头与女鬼——论《大河尽头》中的死亡与象征交换

发布时间:2017-12-16 19:37

  本文关键词:石头与女鬼——论《大河尽头》中的死亡与象征交换


  更多相关文章: 象征交换 浪游 救赎 婆罗洲 超渡


【摘要】:《大河尽头》是自《海东青》后李永平写作的又一高峰。然而这部李永平六十岁以后的长篇巨著,究竟是否开创了新境?如果是,那究竟开创了怎样的新境?还是,不过是有限的变奏、母题的重复?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呈现了怎样的感觉结构?本文拟延续本人过往对李永平文学实践的讨论,针对其新著中的某些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尤其针对小说中的仪式面向进行试探性的探讨。
【作者单位】: 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小说对我来说,是一种救赎和忏悔。我曾经做错的事,我透过我的小说把它清除,用这个方式,对那些我伤害过的人,说对不起。所以我常常说,写小说是自私的行为,找一堆理由,为以前干的坏事作开脱。一生做过多少亏心的、违反人性的事情,都要一一去面对,去说对不起。——李永平(伍燕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智博;;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英雄冒险原型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3 吴秀珍;;探析《紫色》中塞利寻找自我的旅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陈永香;曹晓宏;;彝族史诗《梅葛》、《查姆》中人类起源与灾难神话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赵新;;“神话”概念的再探讨——兼论与中国神话研究的适切性问题[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窦庆兰;;《刽子手之歌》中“刽子手”的双重含义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刘红新;;英雄母题——西方魔幻电影主题之一[J];电影文学;2008年07期

8 卜嘉西;;《越狱》的神话原型解读[J];电影文学;2008年11期

9 蒋俊;;“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从美片《全民超人:汉考克》说开去[J];电影文学;2009年03期

10 刘智;;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基督原型[J];电影评介;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钱淑英;雅努斯的面孔:魔幻与儿童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闫薇;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常如瑜;荣格:自然、心灵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董国超;神话与儿童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幻想小说中幻想与现实的平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炜;从接受美学看《魔戒》带给读者的多重审美经验[D];西北大学;2011年

3 董丽娜;基于原型定位的品牌形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4 蒋夏萌;水中的恋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岩炎;论《哈利·波特》中蛇意象的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倩;《魔戒》小说与电影的叙事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琳;《魔戒》与现代神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葛奕;论《哈利·波特》的艺术魅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黎文;金庸武侠小说的复仇叙事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钱敏芳;曹操诗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明安;;象征交换、诱惑与女权主义的社会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一兵;;拟真与对当代资本象征统治的反抗——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解读[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3 张一兵;;以死亡反对死亡:作为理论恐怖主义者的鲍德里亚——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4 高亚春;析波德里亚的象征交换理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让·鲍德里亚,马海良;象征交换和死亡[J];外国文学;2000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强;象征交换及其在体验经济语境中的理论价值[D];郑州大学;2012年

2 潇潇;从象征交换到沉默的大众[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7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97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c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