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更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17-12-16 21:17
本文关键词:从狄更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看其人道主义思想
【摘要】:狄更斯不仅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以儿童视角进行观察与写作是狄更斯作品的特色。本文选取了狄更斯流浪儿三部曲:《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以及《远大前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三部作品中主要的几位儿童形象身上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三部作品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描写的都是关于社会底层的儿童,要么是孤儿,要么在很小的年纪被遗弃,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生活。 乔治·卢卡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现实主义问题是他文学批评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他首先承认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时他也强调,这种反映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镜像,而是对客观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映。在他看来几乎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他认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应当描写他真正看到的,而不是描写他情愿看到的事物。基于上述理论,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三个阶段时期作品中人道主义的成长历程,研究狄更斯如何反映与批判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丑恶现象,从中作者试图找到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以及狄更斯本人童年梦魇对其笔下儿童形象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阐释了此项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狄更斯作品人道主义的研究成果。第三章介绍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主要阐释了乔治·卢卡奇的反映论。第四章主体部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别阐释了狄更斯流浪儿三部曲是如何反映并抨击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现象,尤其是对当时教育制度的批判,对虐待儿童的控诉。最后本文介绍了狄更斯人道主义的意义及其不足之处。 基于上述研究,作者得出以下结论: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在他三个创作时期中不断觉醒,从最初对资产阶级盲目的乐观和幻想到最后理性的无情的批判。狄更斯人道主义的核心是成为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应当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狄更斯之所以对维多利亚时期儿童苦难生活的描写入木三分是因为狄更斯本人同样经历了悲惨的童年,他笔下的小奥利弗、小大卫以及小皮普正是狄更斯本人童年的真实写照。通过展现十九世纪英国广阔的社会画面,狄更斯表达了那些没有发言权的底层人民的心声,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不仅仅具有文学意义,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所在:文学家不应当仅仅反映这个真实的世界,更应该改变这个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娜;;Analysis of Children Characters in Charles Dickens' Novel[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2 李媛媛;狄更斯的童年情结[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3 张鹏;狄更斯生活写照[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马瑾;隋晓蕾;;狄更斯作品中的儿童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297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9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