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的福柯式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21 00:03
本文关键词:《宠儿》的福柯式解读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首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以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审视社会,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在蓄奴制下生存的黑人群体,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一经出版就备受瞩目,于1988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和肯尼迪奖,也为她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铺平了道路。作为献给六千万,甚至更多死于奴隶制的黑人群体的一部作品,《宠儿》包涵了权力、身份、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权力运行机制对黑人的全面控制和层层欺压。然而,之前的研究多注重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后殖民主义的表达,偏重弱势群体自我疗治的过程,忽略了对奴隶制权力运行方式的研究。 本文试以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宠儿》,通过揭示权力对人的制约和重塑,以及黑人群体对权力体系的隐秘抗争与颠覆,着重分析权力机制的建立、运行及解构过程,主要探索权力在主题建构中的意义。本文可分为五大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莫里森的写作动向,国内外对《宠儿》的相关研究,福柯权利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本文的研究问题与意义。第一章着重分析权力机制的建立过程,以南方乡村和北方城镇的生存环境和居住场所为代表,展现了黑人被囚困在全景监狱的可悲境地,探讨了权力与空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二章主要探究权力的运行方式,以身体、话语、知识为切入点,展现了奴隶主通过肉体残害和精神阉割对黑人身体的规训,利用言语叙说对奴隶思想的压制,以及凭借强势文化对他们认知范式的歪曲和否定。第三章揭示了非裔美国人对奴隶主权力的抵抗,借助身体的位移,他们消除异化,重建关系,重塑社会尊严;利用疯癫,他们隐秘地突破了强势话语的限制,打破失语境地,实现人格尊严;通过对历史的追忆,知识重新建构,价值尊严回归,为美好的未来谱写下新的篇章。结语部分指出,在福柯权利观的引导下,对权力结构的探寻透露出莫里森对弱势群体未来发展的关切以及对权力运行的深刻思考,由此呈现出边缘族群建构自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多种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笑瑛;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叙述话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313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1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