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国别汉诗特征论
本文关键词:东亚国别汉诗特征论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亚汉诗是中国文化艺术与东亚各国思想、语言、文学、艺术融合的结晶,是历史上东亚文化共同体的集中体现。东亚汉诗虽然有着相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规范,但是从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培育出来的东亚诗人,写出来的汉诗却往往有着形同神异的妙处。正是这些丰富的同中之异,表现出了东亚诗歌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并对东亚各国诗歌文化乃至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诗歌(汉诗)曾在周边的朝鲜、日本、琉球、安南(现越南)等国(地区)盛行达千年以上。东亚汉诗属于中国文学的一种诗歌形式,同时也属于诗人所在国的一种文学形式,而且在较长历史时期内还是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学形式,象征着高雅修养及尊贵地位。用非母语进行诗歌创作并保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小盾,何仟年;越南古代诗学述略[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仟年;;越南的填词及词学——汉文学移植背景下的文体案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沈梅;;古代小说与早期诗话关系概说[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文;科举在越南的移植与本土化[D];暨南大学;2006年
2 范氏义云;越南唐律诗题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玉梅;论越南六八体、双七六八体诗与汉诗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苗苗;唐诗与越南李陈朝诗歌[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3 谭凌燕;论佛教对越南10-14世纪汉文诗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4年00期
2 马歌东;试论日本汉诗对于李白诗歌之受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孟昭毅;日本汉诗及其汉魂[J];唐都学刊;2003年02期
4 李寅生;简论日本汉诗的艺术特色[J];日本研究;1999年01期
5 ;信息[J];中华诗词;2005年12期
6 张寅彭;;《樱花馆日本诗话》书后[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6期
7 夏晓虹;日本汉诗中的甲午战争[J];读书;1999年11期
8 佐藤利行;赵建红;;正冈子规的汉诗[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9年01期
9 严明;;日本汉诗中的赏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卢盛江;《文镜秘府论》对属论与日本汉诗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赵敏俐;当代中国的日本汉诗研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雨平;日本汉诗研究新论[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柏闯;比较视域下的日本汉诗“风雅”溯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卓识;“平家物姙”における日本o"奿[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凤;赖山阳西怞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丽;《怀风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孙舒展;中国汉诗文影响下的日本式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孟阳;论中岩圆月的文学思想[D];山东大学;2013年
7 李晶晶;赖山阳咏史诗中的出典与咏史的表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毛明娟;江户时期的日本诗话对清代诗歌的接受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0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3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