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投稿须知
本文关键词:《华文文学》投稿须知 出处:《华文文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外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台港文学研究 投稿 理论前沿 汕头大学 采编系统 学术批评 研究成果 东南亚
【摘要】:正《华文文学》是由汕头大学主办的学术双月刊,主要发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本刊常设"台港文学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北美华文文学研究"、"华裔文学研究"、"域外汉学"、"理论前沿"、"学术批评"等栏目,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学术新秀赐稿。一、本刊已开通了"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时请登录采编系统的网址http://hwwx.cbpt.cnki.net
【作者单位】: 《华文文学》编辑部;
【分类号】:+
【正文快照】: 《华文文学》是由汕头大学主办的学术双月刊,主要发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本刊常设“台港文学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北美华文文学研究”、“华裔文学研究”、“域外汉学”、“理论前沿”、“学术批评”等栏目,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学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琪;;华文文学的新现象与新思考——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08年会学术研讨综述[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孙晓东;;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4期
3 安琪;;开启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思考——“华文文学的新现象与新思考”学术研讨会述评[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04期
4 陈国恩;;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南方文坛;2009年01期
5 蒋述卓;张炯;饶們子;;在“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2期
6 陈国恩;;从“传播”到“交流”——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基本模式的选择[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7 陈玉珊;;2009年“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晓文;;日本的华文文学研究——以《境外的文化——环太平洋的华人文学》为中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培培;范承刚;;“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2期
10 刘登翰;命名、依据和学科定位——关于华文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君;贾植芳与海外华文文学沙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竞;海外华文文学收获新实绩[N];文学报;2010年
3 记者武勇;“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华闻;“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文化复兴”不等于否定现在 也不是重复历史[N];南方日报;2010年
6 喻大翔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海外华文文学里的中国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两岸三院华文文学研究成果丰硕[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白舒荣;“终于把祖宗的文化烙在身上了”[N];文艺报;2011年
9 杨帆;关注华文文学新现象[N];苏州日报;2008年
10 陈天助;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迈大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颖;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聪;三十年来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述[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冉;伤痕记忆与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伟伟;回归故土和历史的写作[D];温州大学;2012年
4 张会君;张翎小说新移民形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晓鸥;美国华文文学文革题材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娜;美国华文文学中的他者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雪玲;在中西文化的冲激中升华[D];南昌大学;2013年
8 项阳;北美新移民小说的文化语境与文学呈现[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9 黄伟群;论泰华文学中的潮汕民俗风情[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刘娟;论六十年代以来泰华文学中的身份认同[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3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3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