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幻现实主义视角对比分析《所罗门之歌》和《废都》
发布时间:2017-12-26 01:21
本文关键词:从魔幻现实主义视角对比分析《所罗门之歌》和《废都》 出处:《西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魔幻现实主义 《所罗门之歌》 《废都》 比较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魔幻现实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主题的现实普遍性以及魔幻因素和写作手法的运用两个方面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废都》进行比较研究。 托尼·莫里森作为黑人女作家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影响,并且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具有其种族特色的神话和传说,这种经历契合了她对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选择。在《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融进了本民族的传说和神奇因素,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表达了在美国文化中处于劣势的黑人的心历路程。贾平凹做为当代最具创新力的作家,通过对国外优秀作品的不断研读和学习,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创作出了独具风格的伟大文学作品。在八十年代,当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开始译介了拉美国家的作品,此时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进入中国作家的视野。贾平凹是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下的中国作家之一。在《废都》中,贾平凹一反过去以中国政治经济变革转型及其影响为主题的创作,开始关注更根本、更普遍的精神层面的变化。在他的创作中,故乡商州流传的神话及迷信风俗和现代写作手法融合在一起,赋予了其作品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魔幻气息。 本论文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对两部作品中存在的魔幻因素进行了分析,证明基于贾平凹和托尼·莫里森均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的结论,同时得出虽然所处社会和文化不同,但是贾平凹和托尼·莫里森在作品中采用了相似的魔幻因素和写作手法,创作出了独具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的结论,进而证明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本论文从主题的现实普遍性以及魔幻因素和写作手法的运用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研究,后者则主要通过文本中对神话背景的设置、鬼神的存在、以及现代魔幻写作技巧等进行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毛力;;《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因素[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贺真;;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主题[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刘向东;《所罗门之歌》中的名称与主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杜芳,奚佩秋;走出“孤独” 告别“废都”──《百年孤独》与《废都》的比较[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评介[J];文艺研究;1980年05期
6 许明;研究知识分子文化的严肃文本[J];小说评论;1996年01期
7 陈汉云;《废都》的神幻色彩及其悲剧寓意[J];小说评论;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1335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3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