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功能语法角度研究《永别了,武器》

发布时间:2017-12-27 11:06

  本文关键词:从功能语法角度研究《永别了,,武器》 出处:《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功能语法 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 语篇功能 《永别了 武器》


【摘要】:《永别了,武器》自1929年问世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对其从文学评论角度进行过深入透彻的研究。但是从功能语法的视角对这部小说的关注并不多。本研究尝试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三大元功能对《永别了,武器》进行文本分析,目的是探讨本小说的主题意义以及本小说的语言特点。 韩礼德在功能主义框架中区分了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并在小句层面确定了表达这三个元功能的独立的语言资源。概念功能反映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各种经历,及物系统是概念功能实现的主要语法手段。人际功能用来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人际意义主要是通过语气及情态系统来实现的。语篇功能是指讲话者把他们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成流利的语篇的过程。语篇主要通过主述位、新旧信息和衔接系统来实现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在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将该理论中的三大元功能同时应用于文学语言的分析中,对《永别了,武器》在及物性系统、语气、情态、衔接等几个层次上同时展开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1.对小说第一章的及物性分析中,物质过程,关系过程以及存在过程居多,表明小说的叙事性;对亨利的态度转变过程的及物性分析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以及关系过程占很大比例。在他对责任的态度转变过程中物质过程居多,这些动作主要是来体现亨利执行新的任务以及在看到不公平的事件之后逃跑的过程。心理过程主要是体现亨利对战争的意义以及战争是否进行下去的态度。关系过程主要是体现亨利对在瑞士新生活的态度。通过对小说的及物性分析来反映亨利告别战争的主题。 2.对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对话人际意义分析中发现,在他们交往的初期,使用的都是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句的增多表明他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至于到他们交往的后期,彼此不能分离。但是战争的残酷性使他们不能在一起。通过人际意义分析来反映本小说的另外一个主题,亨利告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 3.通过对随机选取的对话的衔接分析发现,照应和省略手段在小说中使用频繁。这一现象表明文章的紧凑性以及本小说简洁生动的特点。这一特点正好符合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本文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新尝试。通过对《永别了,武器》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文学作品的阐释作用,同时本研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Abstract]:Since the advent of the "farewell to weapons" in 1929,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a thorough and thorough study of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 But there is not much attention to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gramm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make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farewell to arms by using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of Hallid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iming to explore the theme and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is novel.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H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s

本文编号:1341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1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