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儿童故事中的傻瓜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11:32
本文关键词:辛格儿童故事中的傻瓜形象研究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他的作品不仅渗透着波兰犹太人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还描绘和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处境。由于其对世界文学的这一突出贡献,1978年辛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辛格一生创作成就颇丰,他是美国当代最多产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代表性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久负盛名。辛格在其晚年创作的大量儿童故事同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论文拟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对辛格儿童故事中不同类型的傻瓜形象及其价值维度,以及作者塑造傻瓜形象的文化成因等问题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解读和阐释。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辛格的创作,以及更好地把握辛格的文学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篇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综述国内外辛格研究状况,并指出研究辛格儿童故事中的傻瓜形象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结合文本考察辛格儿童故事中不同类型的傻瓜形象。傻瓜在辛格的儿童故事中有着特殊的界定,即生活在精神世界中的纯粹的、圣洁的人。辛格儿童故事中的各类人物都可以归入傻瓜的范畴,其儿童故事中的人物人人都是傻瓜。辛格塑造傻瓜形象注重的不仅仅是他们外部的言行举止,更关注的是他们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灵境界的存在。 第二章分析辛格儿童故事中傻瓜形象的价值维度。智人傻瓜身上包涵着古老犹太教的精髓内容。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是其获得精神救赎的主要表现形式。信仰本身对人类是有益的,人类获得精神救赎的方式之一就是回归信仰。普通人傻瓜传达出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折射出来的生存智慧,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见解,加强了对个体人的关注。儿童傻瓜拥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本真的人类生命意识,这使得他们能够自在地保留人类的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美妙且富有力量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观察世界的眼光。他们为“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个问题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案。 第三章探讨傻瓜形象的文化成因。辛格儿童故事中的傻瓜身上所特有的这种“傻”的性情,充满着浓厚的波兰犹太文化特色,是犹太文化的独特积淀,熔铸着辛格对美国现代社会的长期观察与思索。这三类傻瓜形象不仅集中体现了辛格对犹太民族出路和美国社会现状的思考,还传达了辛格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寄托了辛格对未来人类美好社会的希望和理想。 结语部分在对傻瓜形象进一步阐释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讨傻瓜形象成为辛格儿童故事主体的原因,指出傻瓜形象还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神价值体系,一种新的对话交流模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辛格对于人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精神和价值的关怀和顾念。
[Abstract]:Isaac Bashevis Singh (Isaac Bashevis Singer, 1904~1991) was a famous American Jewish writ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 works not only permeate the profound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Jews in Poland, but also depict and reflect the universal situation of all mankind. Because of it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world literature, Singer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78. Singer was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Jewish wri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representative long and short stories are well known in world literature. Singer's many children's stories in his late years have also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is thesis intends to systematically interpret and expla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ool images and their value dimensions in Singer's children's stories, and the cultural causes of the author's shaping of the fool's image by using cultural criticism. This is of certain value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inger's creation and the better grasp of Singer's literary though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庆斌;勒维纳斯与他者伦理学[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2 钟华;;眼睛中的独特魅力——论小说的独特叙事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朱自强;;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差异[J];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04期
4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人性观[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1期
5 乔国强;;论斯宾诺莎对辛格创作的影响[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6 孙庆斌;;为“他者”与主体的责任: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伦理诉求[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7 兰晓胜;康银宝;朱丽仙;王晓燕;;傻瓜的诗篇:文学作品中傻瓜的分类及其艺术价值[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8 王明霞;;“智者”还是“愚人”——简析艾萨克·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李彦华;;《傻瓜吉姆佩尔》中“傻”的宗教意蕴[J];老区建设;2010年16期
10 刘俐俐;在魔鬼与拉比之间,该听谁的话?——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J];名作欣赏;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5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