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文学虚构中的历史本质:论《家》的历史书写

发布时间:2017-12-29 19:08

  本文关键词:文学虚构中的历史本质:论《家》的历史书写 出处:《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莫里森 《家》 历史书写 文本语境化 历史具象化


【摘要】:莫里森新作《家》以20世纪20至50年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语境作为前文本,再现了被人们看作"黄金时代"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红色恐怖、朝鲜战争对黑人生存困境的影响以及历史上的三K党种族主义暴行。该作品通过虚构反映历史真相,实现了对美国历史的文本化干预,体现了作家历史意识中的现实关怀。本文从文本阐释历史的作用入手,着重分析小说如何将文本语境化、历史具象化,从而实现用小写、复数的"历史"取代"宏大叙事"的单数"历史"。
[Abstract]:......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美国黑人作家作品中体现的多种族文化民主理念研究”(11JCWY19YB) 浙江工商大学科研项目“美国黑人作家研究”(1070XJ231202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引言2012年5月初,托尼·莫里森(TOni Mo币son,1931一)的新作((家》(HOm。)问世。紧接着,奥巴马5月29日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使业已彪炳黑人文学史的莫里森再一次引人瞩目。奥巴马在授奖词中盛赞“莫里森的散文带给我们少有的道德与情感张力”(qtd.in woo-dnlff)〔,这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守仁;吴新云;;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守仁,吴新云;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2 胡俊;;《一点慈悲》:关于“家”的建构[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承风;小说《家》与剧本《家》的修辞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吴亮;论曹禺《家》所受《柔密欧与幽丽叶》的影响[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Z1期

3 江鱼;浅析《家》中四个女性形象[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0期

4 李四清,高恩光;从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人物性格看黑人文学的主题[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陈兵;约翰·莫里森对劳森传统的超越[J];外国文学;2001年03期

6 甘振翎;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两性关系的协调——托尼·莫里森和她的《所罗门之歌》[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艾尔克;;爱的契约[J];杉乡文学;2006年07期

8 张丽华;;托妮·莫里森早期作品中黑人女性的成长轨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郎晓玲;;“他者”的成长——从《所罗门之歌》看托尼·莫里森的文化理想[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郑丽娜;;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比较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翁珲珲;;莫里森笔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声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丁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李德纯;人生的嗟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马婷;“沉默之子”的言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晨芳;托妮·莫里森:写出黑人妇女的出路[N];中国妇女报;2003年

5 寒风;蓝色眼眸的诱惑[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陶洁;围绕《风已飘去》的一场官司[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何朝辉;美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金融信息科技专家 陈晓民;“普利策”的眼光:人性与历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梁永安;王尔德凭什么这样红?[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亚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莫里森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修树新;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邢利娜;黑人社群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隋红升;身份的危机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凡;莫里森小说的美国非裔身份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田琳;女性与自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章萱;莫里森的文化身份认同与其早期小说创作[D];南京大学;2012年

4 郭晖;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异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希璐;重写成长[D];西南大学;2010年

6 陈露;相同的《家》,,不同的结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雷;论莫里森小说中的父母暴力[D];南京大学;2003年

8 熊安黎;从意象图式理论的视角看《怜悯》的艺术特征[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黄雪梅;评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艺术特色[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甫;《乐园》:建构历史[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351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51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