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大师和玛格丽特》中阿夫拉尼形象的“含混”和意义
本文关键词:也谈《大师和玛格丽特》中阿夫拉尼形象的“含混”和意义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师和玛格丽特》 阿夫拉尼 彼拉多 含混 权力心理学
【摘要】:《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阿夫拉尼是秘密警察的典型,是彼拉多谋杀犹大的帮凶,也是小说中唯一洞悉彼拉多政治机密的人物;他的神秘性源自于他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对自身地位的认知。对这个人物的处理并不包含理查德·波普所说的那种或然性叙述,也不存在艺术表现的含混问题。布尔加科夫通过其精妙的对话艺术,也通过叙述上的某种"不一致"所形成的暗示,对权力心理学和政治语义学展开一系列精湛分析。
[Abstract]:In Master and Margaret, Avrani is a typical secret police officer, an accomplice to Pilate's murder of Judas, and the only figure in the novel who has insight into Pilate's political secrets. His mystery stems from his role and his perception of his place. The treatment of this character does not include the probabilistic narration that Richard Pope called it. There is also no ambiguit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Bulgakov, through his subtle art of dialogue, also through the narrative of some "inconsistency" formed by the implication. A series of exquisite analysis of power psychology and political seman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布尔加科夫魔幻叙事传统探析”(项目编号:11FWW009)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I512.074
【正文快照】: 《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四个“耶路撒冷章节”,其叙述风格区别于“莫斯科故事”的讽刺喜剧、“大师和玛格丽特故事”的罗曼蒂克抒情以及“魔鬼故事”的神话幻想色彩。按照伊丽莎白·斯坦波克-法默的说法,这是“真正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传统”,为读者提供了“美丽的散文篇章”。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丛洁;;从《大师和玛格丽特》看布尔加科夫的美学创作风格[J];大众文艺;2013年12期
2 许志强;;布尔加科夫“黑弥撒”对歌德《浮士德》的继承与改造[J];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3 刘恩艳;;《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玛格丽特的形象分析[J];金田(励志);2011年08期
4 周凯婷;;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师和玛格丽特》结构之分析[J];金田;2013年04期
5 马玉华;;信仰的缺失、追求与迷茫——布尔加科夫和他的《大师与玛格丽特》[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6 刘锟;;论康德哲学对布尔加科夫创作思想的影响——兼论《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宗教哲学思想[J];学术交流;2006年09期
7 李畅;;信息量度与文学作品中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锟;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俞晶荷;框架语义研究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运全;;英语结构歧义句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4年24期
2 胡菊芳;;从文学话语的蕴藉特点看文学史上的两段公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遥远;;人性中的缺陷(外一篇)[J];创作评谭;2004年03期
4 王家宏;;论《白鲸》的含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刘朝晖;;论含混与不确定性[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碧辉;;试论文学语言的不确定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
7 孙睿超;;讽喻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原型寓意[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8 冯彦利;;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作品的可读性——以《小姨多鹤》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李宝峰;;《所罗门之歌》中彼拉多·戴德的形象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1年02期
10 王 军;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伪装与反伪装[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展骥;;“歧义”及其相关“谬误” ——批判西方学者的“歧义谬误”观点[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朱梅;;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微笑意象——兼论“仿黑人滑稽戏”传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丽秋;;“飞行”男性们身后的女性——试析《所罗门之歌》中的男女关系和女性地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陈卫;;含混与现代汉诗写作:以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为例[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宏起;;布尔加科夫,一位保守主义者[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大春;被含混包围着的梅洛-庞蒂[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阿黛;家装验收标准含混消费者自检不便[N];中华建筑报;2002年
3 嘉男;布尔加科夫:寂寞的文学之狼[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黄陵渝;苦路行[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王凤仙;怎样报道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2年
6 张晓峰;生与死之间的创造精神[N];文学报;2002年
7 雷思温 宋广辉;哈利·波特的魔法或障眼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田成有;法官的品格和学识为何重要[N];法制日报;2007年
9 ;国内市场一体化是扩大内需的关键[N];发展导报;2000年
10 郑延国;费孝通:与翻译有缘的社会学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宏起;布尔加科夫小说的虚幻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赵天睿;法庭论证的几个理论问题透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玲;《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宗教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道静;马洛的含混[D];安徽大学;2005年
3 吴雪梅;《大师和玛格丽特》人物的宗教文化阐释[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杨黎兰;布尔加科夫的创作与文学传统——论《大师和玛格丽特》文体与风格特征[D];四川大学;2003年
5 郭立思;那撒内尔·霍桑作品神秘性探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许晓萍;《爵士乐》叙事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玲;论约翰·\√铩恫徊恍∽印返暮靃D];湘潭大学;2011年
8 刘巧;含混—《磨砺》的解构主义解读[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黄一畅;复杂人性的质询[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3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6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