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人道主义到后人道主义: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再审视

发布时间:2018-01-13 22:38

  本文关键词:从人道主义到后人道主义: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再审视 出处:《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江健三郎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人道主义 后人道主义


【摘要】:《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作品本身已成为被反复阅读、引用和超越的目标,大江通过作品把自己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思考在这个时代中作为一个人怎样生存下去,怎样才能既保持了与时代的关系,又保持了艺术的相对自立。通过对《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这部作品的再度解读,我们不仅看到了强烈的人生痛苦和深刻的冲突,自始至终对人的存在的关注,人的焦虑和困惑,人类文明危机以及现实的种种隐患等以此寄托他作为作家对人类命运最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还看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追求,而这恰恰是后人道主义本质内涵的体现。
[Abstract]:"Wan Yan year > is one of the football team Oe Kenzaburo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works,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works itself has become a repeated reading, reference and beyond the target, the river connects oneself and era through work, thinking as a person how to survive in this era, how can we keep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imes, and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rt. Through the r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n Yan year football team > this work, we see not only the strong conflict pain of life and profound, from first to last the existence of human concern, the anxiety and confus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reality of the crisis. All sorts of risks in order to rely on him as a writer on the fate of mankind's deepest humanitarian concern, also see of people and nature, people and people, the pursuit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society, and this is precisely after The embodiment of the essence of humanitarianism.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道主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以来,人道主义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出现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科学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人道主义等。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传极广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让—保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曹巍;寻找失落的家园——大江健三郎“乌托邦—森林意识”小说的主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王祖友;陈后亮;;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3 任冰;;论《所罗门之歌》的后人道主义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4 周海林;评大江健三郎的战争反思录——《拔苗斩仔》[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胡志明;暧昧的选择——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中对萨特存在主义影响的消化[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叶琳;;超越“私小说”、“脱政性”和“中心文化”——论大江文学的审美创造[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2 胡毅美;兰立亮;;大江健三郎研究在中国:1988—2000[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叶琳;;综论大江健三郎文学的译介与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4 胡志明;再生与共生——简论大江健三郎文学中残疾儿主题的文化意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屈小鹂;大江健三郎和西方文学[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胡志明;郭秀梅;;论大江健三郎晚期创作的新特征[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胡志明;;大江健三郎小说创作的互文性特征[J];国外文学;2011年03期

8 胡志明;“包含着分歧的重复”──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看大江健三郎小说方法的文化内涵[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9 胡志明;;“挂笔”宣言:大江健三郎后期小说创作的新策略——兼论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新新;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林啸轩;大江健三郎文学论[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2 刘政良;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战争认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振国;《苦难历程》中的家园母题[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安徽;继承与超越——论大江健三郎与萨特的存在主义[D];吉林大学;2004年

5 蔡志云;大江健三郎与萨特存在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东明;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雷芳;论《饲育》中大江健三郎对人性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9年

8 姜媛媛;大江文学中的‘奇怪的二人组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敏;从《饲育》和《拔芽击仔》看早期大江文学的心理路程[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长才;大江西去──写在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J];外国文学;1995年01期

2 王聚芹;刍议作为当代存在哲学之基础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3 裴德海;;中国社会主义视域内人道主义的面向[J];东岳论丛;2011年11期

4 薛稷;;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人道主义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1期

5 陈凡,赵迎欢;后人道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现时代反思与定位[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1期

6 张首先;;批判与超越:后人道主义和谐生态理念之构建[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7 世龙;大江健三郎的文学观及文学特征[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8 盖松梅;人道主义:从传统走向现代[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杨金才;;托尼·莫里森在中国的批评与接受(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张秀见;田猛;;重建个体文化身份的困惑[J];文艺争鸣;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新;从战后启蒙到文化批评——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试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房倩;;大江健三郎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暧昧”的生与死[J];文教资料;2009年30期

3 朱红素;大江健三郎的森林意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4 涂险峰;大江健三郎小说与现代文明的危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杨钰卉;;论大江健三郎与其作品中人物的相似性——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主人公蜜三郎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6 胡志明;“包含着分歧的重复”──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看大江健三郎小说方法的文化内涵[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7 王向兰;浅析大江健三郎与莫言的边缘化写作[J];日本研究;2004年04期

8 陶箭;;逼真的人物形象──评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主人公蜜三郎[J];作家;2010年10期

9 王新新;发自心底的无声呐喊——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6年02期

10 张国仁;“痛苦”的燃烧与升华——浅析大江健三郎作品的精神内涵[J];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亮;;在暧昧的临沂——邰筐诗歌散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进江;;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活动轨迹探源——《奇妙的工作》问世为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王琢;;日本当代文学述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江健三郎[N];黑龙江日报;2000年

2 昌伟;铁凝莫言合荐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吴晶、张舵;大江健三郎:良知让他“很沉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吴晶;“创造一个明亮、体现人尊严的未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许金龙;呼唤良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车前子;我们在暖昧的亚洲[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戴铮;特立独行者获大江健三郎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茅卫东;希望 未来 创造[N];中国教师报;2006年

9 实习生 刘亚文;大江健三郎新作借力吸引读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徐晓;大江健三郎在随笔中[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啸轩;大江健三郎文学论[D];山东大学;2013年

2 王新新;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琢;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D];暨南大学;2002年

5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喜;试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存在主义文学[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政良;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战争认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江清;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狂欢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宝剑;试论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和平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小燕;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后人道主义探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安徽;继承与超越——论大江健三郎与萨特的存在主义[D];吉林大学;2004年

7 彭巧艳;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叙事时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晓娟;“战斗的人道主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静;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中的互文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李海榕;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20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20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