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模仿,转化,颠覆:《红字》三部曲之互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04:12

  本文关键词:模仿,转化,颠覆:《红字》三部曲之互文研究 出处:《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约翰厄普代克 伊甸园故事 《红字》 红字三部曲 互文


【摘要】: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红字》三部曲包括《整月都是礼拜天》(1975),《罗杰教授的版本》(1986),《S》(1988)。这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分别是霍桑在《红字》(1850)中的三位主人公的现代版本。厄普代克通过扩展,反讽和重构霍桑的经典小说,创作了他自己的《红字》三部曲。厄普代克在系列小说中明确的互文创作代表了三部曲最显著地特点,其与霍桑经典小说的互文对话也为本次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将从互文角度分析厄普代克的红字三部曲。 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字》三部曲的内容,本文将要展开的互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对厄普代克作品的文献研究。本文的主题部分着眼于厄普代克对《红字》互文性创作的特点。首先研究了厄普代克在小说人物方面的互文模仿。由于霍桑在创作过程中承袭了“伊甸园故事”的原型要素,这一部分分别分析了原型故事和《红字》中体现的原型。接着分析了厄普代克在红字三部曲中对于这些原型的模仿。其次着眼于厄普代克对于原型符号的互文转换。厄普代克在三部曲中创造性的使用了包括符号象征物及场景,颜色符号以及字母符号。最后研究了厄普代克对于主题的颠覆。首先揭示了两位作者在作品中共同触及的主题,之后分别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从而揭示出厄普代克所持的不同态度,这些主题涉及:性,宗教和妇女解放。最后本文总结了全文对于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的互文研究,指出其互文创作的特点,并且对于从其他方向进一步研究红字三部曲给予期望。
[Abstract]:John? Updi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olific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s. His trilogy, the Scarlet letter, includes "Sunday all month," 1975and "Professor Roger's Edition" 1986. The protagonists of the three novels are the modern versions of the three protagonists of Hawthor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1850. Updike reconstructs Hawthorne's classic novels through expansion, irony and reconstruction. Created his own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Updike's explicit intertextuality in the series of novels represents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 of the trilogy. His intertextual dialogue with Hawthorne's classic novels also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this stud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Updike's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of the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intertextuality study to b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thesis focuses on Updike's intertextuality of the Scarlet letter. Firstly, the author studies Updike's intertextuality imitation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Hawthorne inherited it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 The archetypal elements of the Garden of Eden story. This part analyzes the archetypes embodied in the archetypal story and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n analyzes Updike's imitation of these archetypes in the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Secondly, it focuses on Updike's intertextuality of archetypal symbols. In other words, Updike creatively uses symbolic symbols and scenes in the trilogy. Color symbols and alphabetical symbols. Finally, it studies Updike's subversion of themes. Firstly, it reveals the themes that the two authors touch together in their works, and then discusses these themes separatel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held by Updike, these topics related to: sex, religion and women's liber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of the study of Updike's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intertextuality and expects to further study the trilogy of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other direc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明;古诗文中的“互文”探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 杜冰梅;;《孟子》“仁”与“义”互文考察[J];修辞学习;2006年06期

3 乔俊杰;;《昭明文选》“互文”探析[J];作家;2008年02期

4 张树艳;;《隐身人》的身份探寻之互文强化主题(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2期

5 陈维昭;《儒林外史》的互文、戏拟和反讽[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6期

6 徐毅;“互文”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8 丁威;张荣升;;从“校园三部曲”看戴维·洛奇的文化融合思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晓岗;;互文的境界[J];艺术教育;2009年03期

10 黄慧;;浅析《京华烟云》中文化符号及互文现象[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勇;;映照“千奇百怪世相”的多棱镜——论李R既顺て壳慕峁固厣玔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慧仁;;艾克的自然情结——解读威廉·福克纳“大森林三部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英;;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看《红字》的三个中文译本[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开鸣;;关于重新评价《蚀》三部曲的辨析[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7 胡兴定;;我的《老龄三部曲》与四“二”老年发展观[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鸿;;小学数学第一册应用题教学三部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朱秀静;;浅谈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三部曲[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前言[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登岩;教授何必将互文说成歧视[N];江苏科技报;2009年

2 高天用;十年热血铸就恒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从徐州看江苏科学抗旱三部曲[N];光明日报;2011年

4 田里;开掘传统文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5 老徐;“北大情爱三部曲”再版上市[N];中国邮政报;2006年

6 郑云国;市人大常委会奏响新一年开局“三部曲”[N];东营日报;2006年

7 查斯敏;峦庄奏响兴农“三部曲”[N];商洛日报;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杨建光 冯晓刚;一个村支书的致富“三部曲”[N];昌吉日报;2007年

9 冯昊;鞍钢奏响科学发展三部曲[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通讯员 陈兆兰邋杨晓冬 高娜;鱼城镇唱响经济发展“三部曲”[N];济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U

本文编号:1421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21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