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中的两难结构
本文关键词:《都柏林人》中的两难结构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詹姆斯·乔伊斯被誉为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发明了文字游戏,宣称他的作品能使学者们忙碌几个世纪,他开辟了新的艺术形式,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代表作品,作者通过15篇短篇小说,将故事主人公推向两难的境地,通过在挣扎中顿悟的主人公,揭示了都柏林社会的瘫痪和无力。 本文主要研究了《都柏林人》中的两难结构,结合黑格尔《美学》中的戏剧冲突理论,通过故事主人公面临的两难境地造成的戏剧冲突,分析了两难结构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和美学效果。 论文对《都柏林人》中十五篇短篇小说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都柏林人的希望和希望的破灭、都柏林人的逃避和无法逃避、都柏林人的爱与爱之无能、都柏林人的自我与他人。通过对四个方面两难境地的分析,揭示了两难结构在《都柏林人》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主人公最终得到顿悟;另一方面制造了矛盾和冲突,具有高度的美学意义。
[Abstract]:James Joyce was hail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He invented the word game, claiming that his works could keep scholars busy for centuries, and he opened up new forms of art. It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odernist literature. Dubliners is Joyce's first representative work, the author through 15 short stories, the story of the protagonist into a dilemma, through the struggle through the epiphany of the protagonist. It reveals the paralysis and powerlessness of Dublin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ilemma structure in the Dubliners, combined with the drama conflict theory in Hegel's Aesthetics, and the drama conflict caused by the dilemma the protagonist faces in the s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dilemma structure in promoting plot and aesthetic effect.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15 short stories in Dubliners from four aspects: the dashed hopes and hopes of Dubliners, and the escape and inescapable escape of Dubliners. Dubliners love and love incompetence, Dublin people's self and oth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our dilemma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mportant role of dilemma structure in Dubliners. On the one h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so that the protagonist finally got an epiphany; On the other hand, it create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which has a high aesthetic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建明;《都柏林人》的独特结构[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金光兰;《都柏林人》艺术技巧管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3 陈法春;《都柏林人》的对应与不对应[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李兰生;写小说就是写语言":《都柏林人》的语言艺术特色[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袁贤铨;论《都柏林人》的象征艺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章联;《都柏林人》“重复”修辞手法解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李兰生;从《姐妹》和《死者》看《都柏林人》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8 李子丹;浅谈《都柏林人》的主题和创作技巧[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唐小玲;;《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J];今日科苑;2009年14期
10 吴其尧;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都柏林人》中语言的反复现象浅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覃琳;;论乔伊斯对“bloody”一词的象征性改写[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 实习生 冯兴;放假了,,让孩子做些什么?[N];陕西日报;2003年
2 周丽华 编辑;都柏林的爱与哀愁[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邱华栋;一本书的诞生[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婷;深圳吹响25座创意城市的集合号[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止庵;影像中的复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冯一兵;“神经文学家”奥利弗·萨克斯的《火星上的人类学家》[N];文学报;2002年
7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维屏;乔伊斯对我们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康慨;布克奖得主攻击《尤利西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李宏伟;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隐喻[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水四;《都柏林人》顿悟艺术特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轩;论《都柏林人》的不确定性[D];河北大学;2011年
3 马静;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笔下的城市书写[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芙蓉;重复的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琨;共同的精神危机—论爱德华·P·琼斯《迷失城中》对《都柏林人》的继承与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史红霞;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过渡仪式视角下的解读[D];山西大学;2012年
7 王美娟;《都柏林人》中的艺术手法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8 汤开艳;《都柏林人》中的同情之叙述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詹韵;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之文体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奚立毅;《都柏林人》中的美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2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2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