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拉比》看都柏林城市文化颓废的诱因
本文关键词:从《阿拉比》看都柏林城市文化颓废的诱因 出处:《语文建设》2014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小说《阿拉比》从道德、物质、精神、生活等多角度揭示了都柏林城市主流文化的颓废,主要集中表现在精神的瘫痪、宗教的衰败等方面。其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新型经济等社会要素的缺失,以及传统宗教文化与新生代觉醒的思想冲突所致。小说的字里行间真实地再现了这一颓废表象后面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Abstract]:The novel Elaraby reveals the decadence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Dublin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morality, material, spirit and life, which mainly focus on the paralysis of spirit and the decline of relig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social elements, including good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new economy. As a result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the awakening of the new generation, the deep reasons behind this decadent image are truly reproduced in the lines of the novel.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16.074
【正文快照】: 《阿拉比》是James Joyce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第三篇,讲述一个都柏林少年的一段朦胧的爱情经历。小说从心理空间入手,细腻地刻画少年情感的种种微妙变化,展示了一个经过漫长焦急的等待而最终爱情幻灭的过程,一种淡淡的无可名状的忧郁气息跃然纸上,体现出意识流小说的独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善春;马娟;;从《阿拉比》看瘫痪的都柏林生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晓岚;;从幻想到现实的心灵之旅——《阿拉比》中男孩人格成长经历拉康式剖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吉胜芬;;《阿拉比》中的内聚焦:象征艺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姜士昌;;孤独的追寻与精神的顿悟——詹姆士·乔伊斯短篇小说《阿拉比》解析[J];名作欣赏;2009年04期
5 闫毓芳;;情感瘫痪主题的突显——谈《阿拉比》和《伊芙琳》[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沈香萍;;《阿拉比》象征意韵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6期
7 刘丹翎;对《阿拉比》的“宗教的虚妄”主题的叙事学解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8 吴建映;;“阿拉比”少年之圣杯追寻[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11期
9 杨晶;;成长之艰辛:《阿拉比》成长主题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08期
10 梁楹;;基督教文化视域中的《阿拉比》[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蕾蕾;王文飞;;符号矩阵下看《阿拉比》主人公的认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陈悦悦;;《阿拉比》之新批评解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3 冯锦;;乔伊斯“意识流”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以短篇小说《阿拉比》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7期
4 张燕;沈燕;;语料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董秀静;;现代视角下的《阿拉比》主题意义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琳琳;论乔伊斯早期“自我”形象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1年
2 华翔;白先勇与乔伊斯的孤独意识比较[D];江南大学;2009年
3 王美娟;《都柏林人》中的艺术手法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4 贾晓霞;《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写作手法解析[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漫萍;寓意隽永的象征——试论乔伊斯短篇小说的象征艺术[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建军;从无知朦胧走向成熟——谈《阿拉比》中的象征主义手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筱妍;王松林;;浅谈《阿拉比》中几种意象及其象征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文;;浅论《都柏林人》中的主题意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丘宝华;《阿拉比》的叙述角度与主题[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6 张立光;王永丹;;一个孩子的“精神顿悟”——析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7 张宏薇;高度的浓缩 精妙的平凡——《伊芙林》的多重主题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8 李兰生;从《姐妹》和《死者》看《都柏林人》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9 刘立辉;;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10 吴其尧;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都柏林人》中语言的反复现象浅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小玲;;论奥哈拉诗歌创作与纽约城市文化的互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2 王卓;;“纽约派”诗人与纽约城市文化——以弗兰克·奥哈拉为个案[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方乐;;美国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学的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徐鹏;文化冲突——《安娜·卡列尼娜》人物性格建构原则之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5 高鸿;;都市的牵引与迷失——《嘉莉妹妹》:德莱塞的城市经验与城市文化[J];名作欣赏;2010年36期
6 许苗苗;;三城记——都市景观与作家心态[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庆松;沈兆莉;;英国乡村题材诗歌的浪漫对抗[J];外语研究;2008年02期
8 王爽;;“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短篇小说人物分析[J];长城;2011年10期
9 徐田秀;;偶合家庭的文化内蕴[J];求索;2006年06期
10 莫言;;大江健三郎先生给我们的启示——在大江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J];西部;200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星霓;现代城市的两面性[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婧婧;走进自然世界[D];安徽大学;2001年
3 陈燕;维也纳城市文化与现代奥地利犹太作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34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3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