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美国犹太戏剧的伦理嬗变
本文关键词: 美国犹太戏剧 犹太伦理 嬗变 犹太文化 出处:《戏剧文学》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犹太戏剧作为犹太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袭了犹太文化道德教化的传统,传达出强烈的犹太伦理取向。本文通过分析三位美国剧坛不同时期、极具影响力的犹太裔剧作家克利福德·奥德茨、阿瑟·米勒和托尼·库什纳的代表作品,探析了当代美国犹太戏剧中犹太伦理的演变轨迹,即传统犹太伦理道德观和美国主流价值体系之间历经了从坚守、转变到趋于融合的嬗变过程。正是在与美国主流文化不断冲突磨合的过程中,犹太文化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生存之路,同时也为全球化模式下其他族裔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范式。
[Abstract]:American Jewish dram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Jewish literature, follows the tradition of Jewish culture and morality and conveys a strong Jewish ethical orientatio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influential Jewish playwrights Clifford Odysz, Arthur Miller and Tony Kushner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Jewish ethic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Jewish drama. That i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Jewish ethics and the mainstream value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adherence, transformation to integration, which is in the process of conflict with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Jewish culture has gradually found a way of survival suitable for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it also provides a cultural paradig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ethnic cultures under the model of globaliz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阿尔比荒诞戏剧现实主义特色研究”(2011sqrw032)后续成果 教育部2013-2014国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资助成果
【分类号】:I712.073
【正文快照】: 美国犹太戏剧是犹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犹太戏剧作品里体现了浓厚的犹太文化传统,传达了犹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基本伦理取向。作为一种伦理特征凸现的一神论宗教,犹太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教义、戒律,它更是一种◆周宁洪增流月刊●戏剧文学戏剧艺术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新福;论托尼·库什纳的同性恋剧《美国天使》的“国家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2 刘兮颖;;贝娄与犹太伦理[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精忠;犹太婚姻理念试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彭涛;;从《赫索格》探析索尔·贝娄的犹太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张淑清;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4 尤广杰;;析《雨王汉德森》中汉德森的非洲之行[J];长城;2012年06期
5 张玲;王玉琴;;论犹太教与犹太人、犹太历史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孔文清;;宗教的无神化——弗洛姆对犹太教的激进阐释[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7 袁子越;;《银冠》与《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批判之比较[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朴玉;张而立;;倾其一生,难寻理想自我——解读菲利普·罗斯的《普通人》[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1期
9 郑丽;;索尔·贝娄《受害者》中的希伯来哲学与宗教[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10 孙珍;;与上帝论辩——从短篇小说看辛格的上帝观[J];当代小说(下);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丽燕;;一种基于福音的人道主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2 赵宁;;先知书的美学特征探幽[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于健;利奥·拜克论犹太教的本质[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丽艳;多克托罗小说犹太主题的发展轨迹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影响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李晓敏;科拉科夫斯基宗教理论及现代性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李磊;信仰与理性的汇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杨淑琴;犹太文化及其商业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9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卿;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索尔·贝娄的《挂起来的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4 张少华;《希伯来圣经》的正典过程及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5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袁晖;清唱剧《圣保罗》的宗教内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张岩;寻求和谐生物园[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丝丝;索尔·贝娄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继承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少军;《耶利米书》中的“新约”:对西奈之约的回归[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何艳娜;诺贝尔科学奖中的“犹太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程小平;在“政治”与“文化”之间──对当代西方文论一种特点的描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2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3 朱全红;;论美国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J];学海;2006年01期
4 黄天海,梁慧;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少武;论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犹太化”现象[J];国外文学;1997年03期
2 汤烽岩;论犹太文化与美国犹太文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吴桂金;唐建敏;;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追寻[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年02期
4 王瑾;;马拉默德小说中犹太婚姻观的文化寓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5 王瑾;王红叶;;试析马拉默德小说创作中的宗教关怀[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朱子仪;犹太文化——落难者的创造[J];科技文萃;1994年09期
7 胡志明;;沉默的理性——卡夫卡与西方现代文化精神[J];学习与探索;2006年04期
8 陈研;;论《伙计》中美国实利主义文化的渗透[J];社会科学家;2007年S1期
9 尤广杰;;浅析《雨王汉德森》中蕴藏的犹太文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赵海燕;;论《店员》中犹太文化的悖论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萍萍;;从异族通婚看犹太文化的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范森;;从《圣经》看《雨王亨德森》的犹太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云;;属性流变 生存策略——文化解读任碧莲的《莫娜在希望之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贝贝;;无法抛弃也不能抛弃的过去——《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文征;;哈伊姆·波托克的《光之书》与犹太教神秘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志清;爱与黑暗的故事[N];文学报;2007年
2 兰守亭;“移民乐园”里的悲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恺蒂;那一层皮[N];东方早报;2011年
4 孙甘露(作家);一切都有待艺术来拯救[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朱洪军;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情结”[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钟志清;现代希伯来文学:爱与黑暗之间的旅行[N];文汇报;2007年
7 陈熙涵;世界文坛大腕纷至沓来[N];文汇报;2007年
8 邱华栋;阿摩斯·奥兹:在暗夜中书写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任志茜;奥兹:让步意味着对生命的尊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杨伟民;日内瓦举行“苏联文化的总结”国际研讨会[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生庭;冲突的自我与身份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丽艳;多克托罗小说犹太主题的发展轨迹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娴;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越;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7 汪汉利;索尔·贝娄小说的文化渊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莹;《梦娜在希望之乡》中的犹太情结[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任莉敏;解读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主题[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邓海珍;用马丁·布伯“相遇”哲学解读《拉维尔斯坦》[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4 李秀娟;《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犹太文化母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丁o
本文编号:1462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6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