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普通人“旁观式”法律态度——卡夫卡“法制文学”的历史主义提示
本文关键词: “旁观式” 法律态度 法律活动 秘密 行业 历史主义 出处:《清华法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法律本身的"秘密"及其行业性质,包括各类普通人"旁观式"法律态度的细致描绘,卡夫卡"法制文学"提示了另类"法律历史主义"的概念,即社会基本有序时,完善法律运作最好通过职业内部化的协调,而非社会外部化的干预,其中"经济学"的价格调整为重要概念,应尽量避免"政治学"的怀疑质问。此意味着重视"缓慢"、"时间"。通过文学的基本分析和法学的深入探讨,借助卡夫卡"法制文学"的叙事平台,应重新理解普通人旁观式法律态度,因为其对法律活动的有效展开,包括法治建设的健康推进,或许存有助益,亦为理解上述历史主义的关键。
[Abstract]:Through the "secret" of the law itself and the nature of its profession, including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legal attitude of ordinary people, Kafka's "legal literature" suggests the concept of "legal historicism", that is, when the society is basically orderly, It is best to perfect the operation of law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profession rather than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 price adjustment of "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We should avoid questioning "politics" as much as possible. This means paying attention to "slow" and "time". Through the bas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f jurisprudence, we should make use of Kafka's narrative platform of "legal literature". The general public should be reinterpreted as an onlooker legal attitude, as it may be helpful to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legal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healthy advancem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s also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ism mentioned above.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09ZFG82006
【分类号】:I52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力;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曾艳兵;法门内外——论卡夫卡的《诉讼》[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孔祥俊;论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J];政法论坛;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蔚;卡夫卡在中国的译介(1979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戴璇;;司法判决书难以文学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洪浩;陈虎;;论判决的修辞[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4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6 陈雪飞;;离婚案件审理中法官话语的性别偏向[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黄肖嘉;;论卡夫卡小说《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的“微型对话”特征[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蓓;;法律文化何以从混乱走向融合——以《白鹿原》中的一个事件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陈文;;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本土化”定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10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6 郑磊;;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健;;务实与超越——审判权对程序外力量的回应表达[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涂青达;;能动语境下诉讼原点的选择——围绕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裁判悖论的解释与解答而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运宏;;民主立法问题探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高其才;;瑶族的习惯法观念探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5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邓丽萍;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钱宇春;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特征及其路径[D];江苏大学;2010年
9 周传发;地方立法立项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力;;农村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2 谢莹莹;权力的内化与人的社会化问题——读卡夫卡的《审判》[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3 强世功;乡村社会的司法实践:知识、技术与权力──一起乡村民事调解案[J];战略与管理;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文发;;关于如何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来研究农民战争史问题的讨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4年02期
2 莫米格利亚诺;张广勇;;历史主义新探[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09期
3 罗家云;论历史的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单正平;正午的感觉——晓剑《中国知青秘闻录》评议[J];天涯;1993年Z1期
5 黄继锋;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其研究方法──兼评阿尔都塞的反历史主义观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6 石宗山;应该历史主义地评说柏拉图[J];河北学刊;1994年03期
7 邵振国;;文学与历史功利[J];飞天;1994年05期
8 李明华;道德评价中的历史主义意识[J];开放时代;1995年05期
9 郑楚宣;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评析[J];新视野;2000年04期
10 李双华;论《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绍臣;;佩里·安德森对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扬弃及其启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2 德怀特·李;罗伯特·贝克;焦佩锋;;“历史主义”的五种含义及其评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3 吴巧咪;肖淑芳;;不同行业高管报酬业绩敏感性——来自上市公司经验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进;刘岩;;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科技社团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秦忠;张振贤;;机床制造业中的新技术[A];九省二区第三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钟平;刘云忠;;地勘行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辉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元制模式”的探讨与研究[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崔海灵;;实践与文化:科学哲学的现代经验[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9 马利民;韩s,
本文编号:1541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4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