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日瓦戈医生》中的环形结构

发布时间:2018-04-10 07:11

  本文选题:帕斯捷尔纳克 切入点:《日瓦戈医生》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3年03期


【摘要】: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在篇章布局、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场景设置中都存在环形结构,即呈现出一种复现、呼应和对称。小说在总体布局上注重散文部分与诗歌部分之间的相互观照,在某些篇章的设置上也能让人明显感知其对称性。对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日瓦戈和拉拉,他们在生活地点上呈现出一种"重履旧迹"的趋势;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上,二人在不同的时段却能与相同的人结识。对于小说中林林总总的次要人物,他们的现身也有一定的规律,日瓦戈在自己的生命中总是重逢故人,而这些次要人物的初现和复现一方面使小说回笼到日瓦戈和拉拉的爱情主题,与此同时也使我们的目光向外拓展。这种环形结构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且使小说具有一种平衡对称的几何美感,同时也起到强化主题、补充叙事、开拓内蕴等作用。此外,环形结构本身也包含了一些颇具哲理性的深层意蕴,体现出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和时间的延续性。
[Abstract]:In the novel "Dr. Zhivago", there is a circular structure in the layout of the text, the main plo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etting of the scene, that is, it presents a kind of repetition, echo and symmetry.In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nove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mutual reflection between the prose part and the poetry part, and the symmetry of some texts can be obviously perceived.For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Zhivago and Lala, they have a tendency of "walking on the old track" in their living places, and i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ople around them, they can meet the same people at different times.For all the minor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eir appearance also has a certain regularity. Zhivago is always reunited with the dead in his own life.On the one hand, the emergence and reappearance of these minor characters lead the novel back to the love theme of Zhivago and Lala,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makes our eyes expand outwards.This kind of circular structure provides us with a new angle of view to interpret the text, and makes the novel have a balanced and symmetrical sense of geometric beau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lays a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theme, supplementing narration, opening up the connotation and so on.In addition, the ring structure itself also contains some deep implications of philosophy, reflecting the interweaving of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and the continuity of tim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5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刘彦顺;妙玉新论——对妙玉的精神分析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石红星;论作为人性提升两大支撑的法律与道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梁工;;圣经诠释学早期历史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张溪琳;;人性的尊严与历史的冲突——浅析《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的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马荣;;探究圣经与欧美文学的关系——分析奥古斯丁的《忏悔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9 张yN;;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善恶论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王艳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萍;;也谈“美从何处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王涛;;内布利提乌斯的双面孔?——一个有趣的对读:《忏悔录》和《书信》[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4 章雪富;;论奥古斯丁的“为恶而恶”的观念[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雪峰;苏联劳改营史研究(1918-1960年)[D];吉林大学;2011年

3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伟;时间与创造[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恬;中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发展过程、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海英;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雪玲;重返伊甸园[D];南昌大学;2010年

5 袁鸿牧;明式家具与文艺复兴式家具审美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媛媛;伊甸园善恶之花在人间的开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丽芳;论圣·奥古斯丁的神学美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丁,何云波;雷雨中的闲云野鹤——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对话[J];俄罗斯研究;2001年03期

2 徐春玲;;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影片《日瓦戈医生》浅析人道主义[J];电影文学;2007年19期

3 刘卫国;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生命基因——兼论《日瓦戈医生》的创作倾向与美学特征[J];天津电大学报;2004年02期

4 张溪琳;;人性的尊严与历史的冲突——浅析《日瓦戈医生》中日瓦戈的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5 田旭雯;;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看《日瓦戈医生》中的对话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白晓荣;;在苦难中永生——《日瓦戈医生》中拉拉形象的深层意蕴[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汪介之;;世纪苦吟:帕斯捷尔纳克与中国知识者的精神关联[J];探索与争鸣;2007年09期

8 何洁芳;;日瓦戈医生悲剧人生探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赵冠男;;本能冲动与精神之恋——浅析《日瓦戈医生》的精神分析线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盛夏;;浅谈《日瓦戈医生》中体现的宗教思想[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伊;历史的沉思 悲悯的情怀[D];南昌大学;2007年

2 孔翠红;《日瓦戈医生》中的人物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周晓;结构主义诗学视野下的《日瓦戈医生》[D];山东大学;2012年

4 陈琳;以诗纬文[D];云南大学;2010年

5 初广晓;《日瓦戈医生》—超越现实的情感表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盛夏;象征视阈下帕斯捷尔纳克小说《日瓦戈医生》的艺术世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旭阳;《日瓦戈医生》与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互文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杨方;《日瓦戈医生》[D];湘潭大学;2011年

9 孙文君;《日瓦戈医生》中的生命意识[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萧菁;人性的归途:三部同名影视作品“日瓦戈医生”的生命体验[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3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