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劳伦斯式”的救赎:论《马贩子的女儿》对童话原型的模仿与颠覆

发布时间:2018-04-10 09:25

  本文选题:童话原型 切入点:劳伦斯 出处:《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切入,论述劳伦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对灰姑娘和睡美人童话原型的模仿与颠覆。小说既与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着显见的平行关系,又打破了童话中男人拯救、女人被拯救以及男人主动、女人被动的两性关系的旧有模式,充分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女权主张和女性抵抗工业文明异化的救赎观。小说与童话原型表层的对应和深层的颠覆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并赋予"劳伦斯式"的救赎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美学效果。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e critic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itation and subversion of the fairy tale archetypes of Cinderella and Sleeping Beauty in Lawrence's famous short story the daughter of a horse dealer.It fully reflects the author's unique feminist ideas and women's redeeming view of resisting the aliena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novel and fairy tale archetype and the deep subversion constitute great tension, and endow "Lawrence style" with rich connotation and strong aesthetic effect.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丽娟;《批评的剖析》与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程倩;;历史的循环——拜厄特小说《占有》的情节结构原型[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3 王轻鸿;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当代转型[J];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4 肖四新;《圣经》原型——莎士比亚创作的基石[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1期

5 曾庆香;新闻话语中的原型沉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02期

6 贾雯鹤;先商史的神话学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权华;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小说中的“阴郁”原型[D];暨南大学;2003年

2 陶湘露;西方文学批语层次学说探幽[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夏天;超越时空的求索——对拜厄特多层次文本《占有》的原型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红坤;莫里森小说对黑人口头传统的艺术活用与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铁男;犹斗困兽与笼中之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志亮;《庄子》哲学的神话溯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程桂婷;论现代小说中肺病的隐喻[D];苏州大学;2007年

8 孝红波;追忆失落的女神[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永涛;南方的神话写作[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昌邑;深层的潜流——评劳伦斯所著的《恰特茉夫人的情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王南;文明与人的悲剧性冲突──读D·H劳伦斯《恰特利夫人的情人》[J];语文学刊;1996年01期

3 刘维荣;浅析劳伦斯小说中的若干意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张中载;独特的劳伦斯,独特的《虹》[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5 王东;;论劳伦斯诗歌的核心主题[J];长城;2010年06期

6 苏萌;读“再见,我的弟弟”[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1期

7 ;如何看待劳伦斯的小说[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2期

8 蒋明明;;劳伦斯婚姻观探微[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罗婷;论戴·赫·劳伦斯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罗婷;论劳伦斯笔下的人性异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颖思;;重建和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涵;周晓芳;;从心理分析角度试析《赤裸的心》及《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须明;;写出一个女性自己的世界——曼斯菲尔德与劳伦斯作品比较阅读[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8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马(翻译家、作家);为了还事物以本来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劳伦斯·布洛克:陪马修一起变老[N];东方早报;2011年

3 沈大力;花都红杏又出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饶晖 (中央戏剧学院);光里、尘里的劳伦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余光中;阿拉伯的劳伦斯[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余缓;劳伦斯的真情世界[N];湖南日报;2000年

7 傅小平;劳伦斯: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N];文学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康慨;革命已经结束,文学缴性投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马修·斯卡德系列”简体中文版责任编辑 老于;地面之下的纽约[N];南方周末;2011年

10 东东;将性爱提升到美学高度[N];中国邮政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2 周玉忠;文坛凤凰的斑斓色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4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李为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写的差异与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艳蓉;戴·赫·劳伦斯小说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怀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思阳;从厄秀拉的形象看劳伦斯的女性观[D];吉林大学;2004年

5 孔力秋;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生命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6 刘际华;寻找新生活的人:劳伦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心;从野性到神性[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维;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审美观和思想意识[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娅;从《羽蛇》看劳伦斯后期长篇小说中的救世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桂友;人性之美[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0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30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