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译介与重塑”——鲁迅在越南

发布时间:2018-04-25 21:25

  本文选题:鲁迅思想 + 鲁迅研究 ; 参考:《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09期


【摘要】:正无可置疑,鲁迅给中国20世纪思想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在大陆本土或者在本土以外,鲁迅研究的历史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同时也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有如此多专家学者热衷于鲁迅研究,足以说明鲁迅个人的魅力所在。也许,从鲁迅面对国族危难,毅然决然弃医从文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其选择了更为漫长而充满艰辛的旅程,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与甘愿成为时代觉醒者的自觉为鲁迅
[Abstract]:There is no doubt that Lu Xun left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in the 20 th century. Lu Xun has a long history of research both in mainland China and beyond. There are so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keen on Lu Xun research, it is enough to illustrate the charm of Lu Xun. Perhaps, from Lu Xun in the face of national distress, resolutely abandon medicine from the moment, destined to its choice of a longer and more arduous journey, this fearless spirit and willing to become the conscious awakening of the times for the Lu Xu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10;I33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杨芳;;议程设置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校报育人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韩阳;崔佳;;论个体本位主义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王伟;;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的生成背景及来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6 杨剑龙;东西方影响下努力走向世界的文学——中国20世纪文学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胡可涛;葛维春;;“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李勇;;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文学的反思[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黄勇生;;论《新潮》的办刊原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崔波;;编辑应该有什么样的翻译出版观[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健;;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中的鲁迅省思与选择[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岳谦厚;张玮;;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5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6 马小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佳英;多元系统论视角下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宋正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的困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威;广告视野下的新生活运动[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敬;革命浪潮中知识分子的选择与交往(1930-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静;李大钊的宗教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朵辉贤;启蒙与莫言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7 赵谦;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静;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口头程式”现象浅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解艳;沈从文、老舍创作比较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原静文;国民政府时期大学区制在浙江的试行[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理群;寻找走向“鲁迅世界”的通道——陈方竞《鲁迅与浙东文化》序[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6期

2 余杰;鲁迅中了传教士的计?[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7期

3 任广田;鲁迅与道家学说[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1期

4 谢友祥;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的局限性[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5 吴俊;鲁迅四题[J];文艺争鸣;2000年06期

6 李城希;试论体验对鲁迅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张建忠;鲁迅论人道主义[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易水寒;鲁迅思想内在冲突的转换及其限度[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9 林非;研究鲁迅的历程和若干感想[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10 陈越;鲁迅意识深处的越文化“场”[J];浙江师大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恒山;;探析鲁迅的求学精神和求学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袁盛勇;;走向历史和文化的深处——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论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赵晓春;;瞿秋白与鲁迅友谊之心理探源[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一白;;最后的辉煌——鲁迅临终心态扫描[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6 哈九增;;鲁迅批孔的再认识[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7 曾令霞;;鲁迅与中国“戏台”文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汤欢芹;;鲁迅与革命文学论争[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文华;;鲁迅与杂文体[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10 张福贵;;鲁迅宗教观的文化意义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的衍生形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N];北京日报;2007年

2 王小鲁;谁害怕鲁迅先生?[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丁辉;“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N];深圳商报;2012年

4 余人;鲁迅又热 原因各有评说[N];北京日报;2001年

5 北京大学 钱理群;中学时代怎样与鲁迅相遇?[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张丽;正确评价鲁迅的第一人[N];团结报;2000年

7 徐东波;走进鲁迅世界[N];浙江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贺白丹;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陈莉萍;鲁迅在远处[N];文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熊元义;鲁迅的方向仍然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戈双剑;鲁迅:生存与“表意”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丁颖;都市语境与鲁迅上海创作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任慧群;个体精神之“诚”与鲁迅的“中国的人生”[D];南开大学;2009年

6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赵歌东;启蒙与革命[D];吉林大学;2006年

8 钱伟;鲁迅与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9 阮氏明凤;鲁迅和南高作品中人物形象对比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金芳实;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鲁迅青年时期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李晓东;论南京鲁迅[D];河北大学;2007年

3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源源;鲁迅与摄影[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振顺;鲁迅的大众观[D];西南大学;2013年

7 龙凤荷;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D];湘潭大学;2008年

8 高林博光;鲁迅与日本文化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韩中英;鲁迅古典文献研究初探[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张舒敏;鲁迅实事求是视野中的当下与当下之后及其困境[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3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03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