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天堂》叙事技巧刍议

发布时间:2018-04-28 01:11

  本文选题:莫里森 + 《天堂》 ; 参考:《学术交流》2013年07期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天堂》展现了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鲁比镇和修道院里的黑人群体所遭受到的生存危机。小说中莫里森的写作手法纯熟多样,她摒弃了传统单一的写作方式,将不同的写作技巧交织在一起,这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天堂》中交错的叙事时间将过去与当下的事件交替出现,使得故事情节描写得跌宕起伏,引发读者参与其中共同构建文本的迫切心理;多种视角的叙事方式从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层面客观陈述事实,理顺纷繁复杂的细节;二元对立的叙事手法让人们认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及冲突,从而反思小说想要表达出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带给黑人们的苦难。
[Abstract]:The American black woman writer Tony Morrison's work Paradise shows the survival crisis of the black community living in the isolated town of Rubi and the abbey. In the novel, Morrison is skillful and varied in writing techniques. She abandons the traditional single writing method and interweaves different writing techniques together. This helps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works. The staggered narrative time in Paradise alternates the event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which makes the story description fluctuate and causes the read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urgent psychology of constructing the text together. The narrative methods of various perspectives objectively state the f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mniscienc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limited knowledge, straighten out the complicated details, and the dual opposite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make people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and conflict of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nd then reflect on the racism and sexism that the novel wants to express the suffering of the black peopl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2522181)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矫晓娇;孙周年;;精神生态的失衡与重建——《爵士乐》人物的精神生态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1期

2 林夏;江婷婷;;解析《天堂》的后现代叙事特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章汝雯;“天堂”的困惑和思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高英;陈蕊;;托尼·莫里森《天堂》叙事技巧浅析[J];作家;2011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晓真;;隐含“问号”的《天堂》——托妮·莫里森《天堂》的悲剧解读[J];小说评论;2011年S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武玉莲;爱的错位[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吴白兰;《天堂》中的多重历史叙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冉冉;托尼·莫里森三部小说中的空间意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荣晓菊;对托尼·莫里森《宠儿》和《所罗门之歌》的圣经原型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莉莉;《天堂》的主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邹鑫慧;;倾听他者的声音——《宠儿》的后殖民主义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2 任虎军;从读者经验到阐释社会——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评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冯丽妍;郑侠;;寻求自我的力量源泉——美国黑人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蓝峰;谋事在文 成事在人——读者反应批评评介[J];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04期

5 瑞恩·赛格斯 ,史安斌;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研究的挑战[J];文艺研究;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兵;约翰·莫里森对劳森传统的超越[J];外国文学;2001年03期

2 甘振翎;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两性关系的协调——托尼·莫里森和她的《所罗门之歌》[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阳伟;;回归与超越——莫里森笔下黑色灵魂的飞驰[J];小说评论;2008年S2期

4 陈丹;韩松;;种族语境下的莫里森作品解读——试析《宠儿》中莫里森对黑人民族解放道路的探寻[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5 李四清,高恩光;从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人物性格看黑人文学的主题[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朱剑云;;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诗性意识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胡丽英;;浅谈莫里森小说中的色彩运用[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田丽;;对“大故事”的质疑与解读——简析莫里森《最蓝的眼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9 张军;;构建黑人出路的新高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10 刘常轩;;从回归传统到民族融合——论莫里森小说的主题嬗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翁珲珲;;莫里森笔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声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丁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马婷;“沉默之子”的言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寒风;蓝色眼眸的诱惑[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晨芳;托妮·莫里森:写出黑人妇女的出路[N];中国妇女报;2003年

5 陶洁;围绕《风已飘去》的一场官司[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何朝辉;美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金融信息科技专家 陈晓民;“普利策”的眼光:人性与历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赵松;为什么是巴尔加斯·略萨?[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梁永安;王尔德凭什么这样红?[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田亚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莫里森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p鷓,

本文编号:1813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13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f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