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递中的想像与重构——中越“翁仲”的流传与变异
本文选题:文化传递 + 文化变异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文化在传递中往往会发生变异。这一变异的发生通常是在"不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想像与重构。这在中越"翁仲"的流传中有着典型的表现。人们误以为,越南传说中的"李翁仲"故事直接来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翁仲"和"阮翁仲"。实际上,"李翁仲"是越南人"不正确理解"中国古籍里的"翁仲"而想像创造出来的传奇人物。而出现于中国明代的"阮翁仲"也并非是中国的传说,而是源自于越南传说中的"李翁仲"。从中国古籍到越南的传说,在"翁仲"、"李翁仲"与"阮翁仲"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借由"翁仲"故事的衍变这一事例,从其流变生发的模式或可以探究文化如何借助阐释、变异,终而完成重构的道路。这一事例也说明了民族文化从其诞生之时,就处于与外来文化融通创新的发展变异之中。
[Abstract]:Culture often mutates in transmission. This mutation usually occurs in imagin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This in the Sino-Vietnamese "Weng Zhong" in the spread of a typical performance. People mistakenly believe that the story of "Li Ong Zhong" in Vietnamese legend comes directly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y "Weng Zhong" and "Nguyen Ong Chung". In fact, Li Wengzhong is a legend created by Vietnamese people who "incorrectly understand" Weng Zhong in ancient Chinese books. Nguyen Weng Zhong, which appeared in the Ming Dynasty, is not a Chinese legend, but comes from Vietnam. From ancient Chinese books to Vietnamese legends, great variation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pread of Weng Zhong, Li Onzhong and Nguyen Ong Chung. By the exampl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tory of Weng Zhong, it may be possible to explore how culture can be reconstructed by means of interpretation, variation and final reconstruction from its changing pattern. This example also shows that the national culture has bee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fusion and innovation with foreign culture since its birth.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文学院;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BWW001) 广西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200705MS030)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韦红萍;;中越两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人物:翁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辛玉璞;十二金人形象辨析[J];唐都学刊;1999年02期
3 林辰;;浅析越南汉文小说[J];文化学刊;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春鹏;;步骘在孙吴对交州统治中的角色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宋震昊;;天禄辟邪新考——从角数规律看南朝帝陵石兽的名称[J];东南文化;2009年03期
3 褚馨;;汉晋时期的金玉带扣[J];东南文化;2011年05期
4 于向东;刘俊涛;;“雄王”、“雒王”称谓之辩管见[J];东南亚研究;2009年05期
5 李零;;说S5——中国早期的妇女用品:首饰盒、化妆盒和香盒[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03期
6 刘志强;;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文化互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程潮;;儒学南传与岭南儒学的变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彭杰;;克孜尔第17窟卢舍那佛像的补证[J];龟兹学研究;2006年00期
9 魏训田;;从《经世大典》佚文看元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崔世平;李海群;;唐五代墓葬中的腰坑略论[J];江汉考古;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杰;;克孜尔第17窟卢舍那佛像的补证[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5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6 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7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纳思霖;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绘画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9 高占盈;南越国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10 高明;西安东岳庙壁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永贵;明清时期的桂越交通贸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中会;元代典卖人口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尹冬梅;吴兰修与《南汉纪》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志东;北方草原虎纹青铜纹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汉兴;匈奴、鲜卑牌饰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雷日朗;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壮族啵咧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洪让;汉代石狮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潘敏;李郢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贾璞;造型与象征[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朱s,
本文编号:1931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3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