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喜福会》的翻译语言杂合分析
本文选题:语言 + 杂合 ; 参考:《语文建设》2013年24期
【摘要】: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喜福会》的研究,也一直是学者们所乐意做的事情。由于谭恩美所独具的双重文化背景身份和双语能力,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语言杂合的特点,然而,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更加的耐人寻味。从语言杂合的角度,探讨田青译本和程乃珊译本各自的特点,得出《喜福会》的研究价值。
[Abstract]:Amy Tan's famous work the Joy Luck Club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Due to Tan's unique du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bilingual ability, this work is full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hybridity. However, it is this characteristic that makes the work more intrigu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heterozygos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an Qing's translation and Cheng Naishan's translation, and concludes the research value of Joy Luck Club.
【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艳;杨锋;;独创与借鉴——试析《嚎叫》诗歌艺术的渊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伟娟;;“两英寸大小的象牙上的雕刻品”——漫谈简·奥斯汀的乡间喜剧[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郭新卫;;不存在的存在与存在的不存在——存在主义视角下卡尔维诺的《不存在的骑士》[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桑冬艳;;英语语言文化中的种族歧视[J];黑河学刊;2009年08期
5 李芹;;析《洛丽塔》艺术技巧(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2期
6 德拉根·德拉格伊洛维奇;吴欣蔚;;语言缘于梦幻(组诗)[J];黄河文学;2009年12期
7 霍然;;《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与荒诞派戏剧[J];时代文学(上);2010年03期
8 陈广兴;;康拉德《特务》中被语言阻隔的荒诞人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盛雪梅;;荒诞派戏剧的背叛和回归——马丁·艾思林眼中的荒诞派戏剧[J];电影评介;2010年11期
10 飞白;;语言之屋和望星空——诗海游踪之一[J];名作欣赏;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成军;;约翰·阿什贝利诗歌简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汉云;;《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文体特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吕洪灵;;《黑暗的心》:从叙述结构至语言与现实的关系[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欧阳江河;;对话中的自我与“那个人”——关于中日诗人对话的形而上笔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5 唐晓渡;;不仅面对面,而且心对心[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6 蔡亮;;思伊阿古之所思——析“think”一词在伊阿古语言中的使用[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7 马群英;;卡萝尔:小镇中的“新女性”——从女权主义角度读《大街》[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9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肖惠萍;;《另一次死亡》的话语批评与反批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志宙;让语言自己说话,,我紧随其后[N];南方周末;2005年
2 布谷;彼得·梅尔与普罗旺斯[N];中国邮政报;2007年
3 邹波 文;沉默的少数[N];经济观察报;2004年
4 马世骏;诺贝尔文学奖一评委宣布退出瑞典文学院[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原汁原味品莎翁[N];光明日报;2004年
6 刘培红;缘自追寻中的氛围[N];文艺报;2004年
7 陈文德;另一个角度看曹操[N];长春日报;2005年
8 任一鸣;后殖民文学:在世界游荡的幽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风端;托尔金:从两个世界创造《魔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10 周江 书评人;“朋克族”的笑脸[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王琢;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D];暨南大学;2002年
5 齐欣;品特戏剧中的悲剧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施赞聪;权力与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长玉;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媛媛;高莱特:一种感性世界的写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武遒;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后现代语言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杨广宝;泰华文学的潮汕文化特征[D];华侨大学;2007年
5 王丽娜;论《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反传统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乐;一个真实的聚光者[D];西南大学;2008年
7 何军民;海德格尔诗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瓮燕;杂合与身份[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夏少云;《接骨师之女》译文中的语言“去杂合”现象与母女关系呈现[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张莉;论狄更斯语言的偏离[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0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4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