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即将召开
本文选题:俄罗斯文学 + 传承与创新 ; 参考:《俄罗斯文艺》2013年02期
【摘要】:正由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哈尔滨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协办的"俄罗斯文学: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定于2013年7月23-27日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会议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文学期刊主编与会,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展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力量与特色,增强世界各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进而推动中俄两国文学的健康发展。会议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Abstract]:It is hosted by the Chinese Russian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the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the Russian cultural and art research center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ussian Litera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O sponsored by the Russian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2013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Russian literary studies, scheduled for July 2013 23-27 The meeting is held at the Weihai campu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The meeting is intended to invite well-known experts, scholars and literary journals at home and abroad to discus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ussian literature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o show the Chinese streng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ssian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o enhance the academic exchanges among the experts of Russian Ross literature research all over the worl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Russian literature. The working language of the conference is Chinese and Russian.
【作者单位】: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莲;重新认识“苏联文学”——北京召开“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暨苏联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J];美术;2005年11期
2 石南征;;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开幕辞[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5年01期
3 ;“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哈木;与丘普里宁谈俄罗斯文学近况[J];俄罗斯文艺;1998年04期
5 张建华;重构经典、确立主体、再提社会历史学批评——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考[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6 张建华;关于俄罗斯文学的两个问题[J];俄罗斯研究;2001年04期
7 陈建华;简论转型期的俄罗斯文学创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刘亚丁;;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闭幕辞[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5年01期
9 张晓强;;2005年俄罗斯文学布克奖揭晓[J];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01期
10 李传进;;文学视角下俄罗斯农民的伦理道德探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奕;;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又一个“多余人”——渥伦斯基形象分析[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查晓燕;;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漫游”模式[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汪介之;吴晓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郑体武;;新世纪《俄罗斯文学选读》教材的编写理念[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宗琥;;表现主义倾向在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中的勃兴[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郑体武;;新世纪《俄罗斯文学选读》教材的编写理念(发言摘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亚丁;;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20世纪20-30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亚丁;;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20世纪20-30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查晓燕;;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周游”模式刍议[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辉;;布宁研究新述[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淼华;中外学者眼中的俄罗斯当代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世文;中外学者探讨当代俄罗斯文学[N];文艺报;2008年
3 记者 刘構;俄罗斯文学系列大戏上演[N];文艺报;2006年
4 段丽君;俄罗斯文学萌生回归欲望了吗?[N];文艺报;2002年
5 记者 舒晋瑜;借BIBF舞台当代俄罗斯文学大戏开演[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王志耕;作为生命意义的俄罗斯文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刘文飞;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张建华;人文精神的火种仍在燃烧[N];文艺报;2004年
9 谷羽;与俄罗斯文学结缘一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 孙越;俄罗斯诗人特卡琴科去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锟;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宫月丽;从俄罗斯文学透视俄罗斯的宗教哲学理念[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杜国英;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梅颖;俄罗斯文学中的圣愚及圣愚式人物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谢春艳;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刘辉辉;从艾特玛托夫到佩列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邱运华;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10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可可;《伊戈尔远征记》与俄罗斯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祖艳;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娴;佩列文作品在中国[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涛;俄罗斯白银时代小说创作的末日论倾向[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懿;普希金对阿赫玛托娃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查娟;高加索与俄罗斯文学[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平保兴;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韩雯;俄罗斯文学中的“傻子伊万”形象及其发展演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王琳;叶尔绍夫创作中的宗教主题[D];辽宁大学;2012年
10 周燕红;从“为人生而艺术”到“为无产阶级而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70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7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