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与《洛丽塔》中的旅行叙事

发布时间:2018-06-09 03:49

  本文选题:纳博科夫 + 洛丽塔 ; 参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洛丽塔》这部表现一个中年鳏夫与一个12岁少女不伦之恋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旅行文学的特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上路旅行和道路叙事来展示美国的地理景观,揭示主人公对某种困厄的逃避、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精神的升华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洛丽塔》是一部伟大的旅行小说,它既承载着美国旅行文学传统的本体特征,又与纳博科夫一生的旅行生活和追求相契合。
[Abstract]:Lolita this novel, which shows a middle-aged widower and a 12-year-old girl in love, has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 literature. The novel shows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protagonist's journey on the road and the narration of the road, and reveals the hero's escape from certain difficulties, the pursuit of ideal and the sublimation of the spirit, and so on. In this sense, Lolita is a great travel novel, which not only bears the o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travel literature tradition, but also coincides with Nabokov's life travel life and pursuit.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美国旅行文学研究”(684352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庆;试论美国文化精神的起源与发展[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2 刘志;论极端艺术情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余地;;纳博科夫与《洛丽塔》[J];边疆文学;2008年05期

4 关美婧;;后现代主义特征在《洛丽塔》中的体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5 杨伶俐;;简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吴秀琴;王毅;;人性与人情激烈碰撞的火花——评电影《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双重人格[J];电影文学;2008年19期

7 许格林;荒诞在时间中的三重消解——《洛丽塔》感悟点滴[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文伟;;美国“消费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何芳;;隐喻思维·语言·美国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新春;陈琳;;洛丽塔——美丽蝴蝶的“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爽;“美国至上”: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一种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7 俞沂暄;国际秩序转变背景下的威尔逊主义:起源、政策和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斌贤;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9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潘亚玲;“9·11”后的美国爱国主义与对外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2 文静;银幕英雄形象的中西对比与演变[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国权;海因里希·伯尔小说神话原型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李兰;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素娟;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陶荣;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玉凤;美国二战小说的特色与成就[D];河南大学;2001年

8 邓红;论威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学;2001年

9 郎晓玲;“黑暗中的笑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齐婷婷;无人知晓的玫瑰[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地;;纳博科夫与《洛丽塔》[J];边疆文学;2008年05期

2 罗伯逊·戴维斯;张禹九;;《洛丽塔》[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5期

3 张念;;带着洛丽塔,上路[J];青年文学;2000年12期

4 张介明;;创造美学幸福的作品——拨云廓雾读《洛丽塔》[J];名作欣赏;2007年03期

5 孙慧娟;;《洛丽塔》:一只绚丽的彩蝶[J];世界文化;2009年03期

6 汪小玲;;《洛丽塔》的背后——评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7 东西;;真正的经典都曾九死一生[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4期

8 李橡楠;;透过纳博科夫的蝴蝶情节解读洛丽塔[J];学理论;2010年30期

9 胡榴明;;闲读《洛丽塔》[J];学问;2001年11期

10 戴琳;在时间中穿梭——从《洛丽塔》的叙事风格看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家燕;;醉心于操纵语言的魔术师——试论纳博科夫的语言技巧在《洛丽塔》中的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佳林;蝴蝶、洛丽塔、纳博科夫[N];深圳商报;2001年

2 史国强邋孙福广;《洛丽塔》的三个译本[N];辽宁日报;2007年

3 查尔斯·麦格拉斯;悠悠50载,,《洛丽塔》惊心依旧[N];文学报;2006年

4 杨建民;纳博科夫生命中的“洛丽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江晓原 程巍;《洛丽塔》:在文学与道德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郑际根;《洛丽塔》创造了永恒[N];文艺报;2006年

7 温亚军;读纳博科夫[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8 撰文 张sリ

本文编号:1998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98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