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小说《天黑之后》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18-08-20 08:37
【摘要】:提起当今的日本文学,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是我们很难加以忽视的。自从1979年凭借《且听风吟》登上文坛并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后,村上春树便相继出版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985年)、《挪威的森林》(1987年)、《奇鸟形状录》(1994·1995年)、《海边的卡夫卡》(2002年)、以及《1Q84》等一系列代表作,在日本获得巨大的成功和人气,并逐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的作家。而在这些作品中,村上春树为纪念自己二十五周年的作家生涯而创作的作品便是《天黑之后》这部长篇小说。 《天黑之后》的舞台是深夜的日本都市。小说主人公是一名19岁的姑娘浅井玛丽,因为能说流利的中文,她在机缘巧合下帮助了一位同龄的中国妓女。以这件事为契机,她遇到了一些人,并和他们各自进行了一番或深或浅的接触和交谈。这些小说中的登场人物,每个人都怀抱着不同的个人问题,但恰恰这些人,让一直逃避家人而独自一人徘徊于深夜都市中的玛丽,重新找回了面对的勇气。作品通过描绘都市夜幕下的黑暗、暴力和罪恶,向我们揭露了于深夜都市里徘徊的人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村上春树最为擅长的都市题材小说,《天黑之后》这部作品一如既往地充斥着奇思妙想的比喻和象征性符号等村上文学特有的元素。此外,做为纪念作家生涯二十五周年的小说,《天黑之后》又采取了一种在村上春树以往作品中从未使用过的文体。 笔者将在村上春树文学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天黑之后》这部作品的文体、叙事手法、象征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并解读其中所潜藏的意义及主题思想。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Japanese literature today, the name Haruki Murakami is hard to ignore. Ever since 1979, when he got into the literary world for "listening to the Wind," and won the Japanese New Man Award for Images, Haruki Murakami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masterpieces, such as end of the World and Cold Wonderland (1985), forests in Norway (1987), Strange Birds (1995), Kafka by the Sea (2002), and 1Q84, and so on, and has gained great success and popularity in Japan. And gradually become influential writers around the world. Among these works, Haruki Murakami's novel, "after dark", was created to commemorate his 25 anniversary career as a writer. The stage of "after dark" is the late-night Japanese city.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is a 19-year-old girl, Seijing Mary, who, because she speaks fluent Chinese, helps a Chinese prostitute of her age by chance. Taking this as an opportunity, she met and had some deep or shallow contact and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f them. Each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has different personal problems, but these people, who have been running away from their families and wandering alone in the city late at night, have regained the courage to face them. By depicting the darkness, violence and sin of the city, the work reveals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people who wander in the city late at night. As one of Murakami's best urban novels, after dark, this novel is always full of imaginative metaphors and symbolic symbols, and other unique elements of Murakami literature. In addition, as a novel commemorating the 25 anniversary of his career, "after dark" has adopted a style that has never been used in the previous works of Haruki Murakami.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study of Murakami's literature, the author will investigate the style, narrative technique and symbolism of this work,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meaning and theme of i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树林;井·水·道──论村上春树文学中的老子哲学[J];日本研究;2001年04期

2 赵仁伟,陶欢;“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非现实性因素与现实性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3 光华;;村上春树与音乐——《挪威的森林》中的音乐[J];校园歌声;2006年10期

4 ;东京奇谭集[J];健康天地;2006年24期

5 罗屿;;马拉松者村上春树[J];新世纪周刊;2008年27期

6 赖明珠;;这个字村上春树会不会用?[J];明日风尚;2009年05期

7 ;编者的话[J];译林;2010年04期

8 余荽;;村上春树悖论[J];电影世界;2007年17期

9 禹帆秦;;跑步是心灵的阅读与书写[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9年08期

10 崔楚平;;幸福“小确率”[J];新一代;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陈伯鼎;;林少华的翻译观及其翻译风格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陈伯鼎;;林少华翻译风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连桥;;易卜生与奥尼尔戏剧人物的自我观念——以《培尔·金特》和《无穷岁月》为例[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陆剑杰;;“人性”概念的多重规定[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铃木章能;桑村特里沙;;后现代的厌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任平;;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的现代性路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诞生160周年后的新解读[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8 王士强;;轻松与并不轻松——李轻松诗歌中的情感张力[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洪群;懒惰的村上春树[N];青海日报;2003年

2 李德纯;村上春树文学扫描[N];人民日报;2004年

3 梁晨;在雨花“碰”上村上春树[N];深圳商报;2002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力压村上春树,小说怪才冲方丁夺得日本书店图书大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明宇;村上春树《1Q84》中文版首印120万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岛田雅彦:日本传统作家非常憎恨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林少华;门外的村上春树[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和田诚 村上春树;如果不是村上春树[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赵兰英;在中国出书最多的外国作家是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4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生庭;冲突的自我与身份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瑾瑾;生之必然渗透[D];山东大学;2008年

8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林宏伟;“东方与西方、超然与介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纳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王丽;关于村上春树文学中的暴力与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张颖;村上春树与《开往中国的小船》[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93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93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