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与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发布时间:2018-08-25 20:33
【摘要】: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概念、性本能理论、俄狄浦斯情节以及关于梦的阐说对欧美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欧美现代作家,茨威格在采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博采诸多同时期著名作家的写作技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被称作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由此成就了茨威格作为现代世界文坛心理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地位,对世界文学心理现实主义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Abstract]:Freud was the greatest psychologist in the 20 th century. Freud psychoanalytic school's unconscious concept, theory of sexual instinct, Oedipus plot and explanation of dreams hav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of modern novels in Europe and America. As a modern writer in Europe and America, Zweig, on the basis of adopting Freud's psychoanalysis theory, adopted many of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famous writers of the same period, thus forming his own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writing method called psychological realism. In this way, Zweig's literary status as a writer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in the modern world has been achieved, and he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新教师启动金项目资助“茨威格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22385016)
【分类号】:I52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增宏;曹德和;;原型范畴化下的意识流小说属性及其界定[J];求索;2011年06期

2 罗凌霞;李茜;;论《父与子》中父子关系的“篡弑”倾向[J];求索;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黄静;;论施蛰存的小说理论与批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刘萍;;论奥菲利娅的悲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王玲;;挣扎于人格结构漩涡中的溺水者——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5 郑勋;;剑与舞剑者之辩——东西作品中关于语言与人的本质关系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乔丽丽;黄彩金;;人生悲剧的背后——《荒山之恋》之悲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李朋;;梦幻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解读克莱的梦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方钦;;多元批评视野下的“玫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在当代中国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陈莉;;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源氏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甘丽锋;;创伤,无意识与俄狄浦斯情结——对《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精神分析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孙飞飞;;The only way to transcend is death——On the doomed death of Roderick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精神疾病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刘俊杰;;试析《日出》中陈白露的自杀[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眉;;论《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与特色——兼谈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倪培兴;;论犯罪学范式的犯罪观[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杨木高;杨建伟;;绽放的凤仙花——一例冲动型人格障碍罪犯的案例分析报告[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春援;邹敖萍;秦绪花;陈荣荣;;论《内经》梦理论及临床意义[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7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猷猷;求偶纪—对“李木脑壳”的关系与演化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天时;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接骨师之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种族歧视下一个混血儿的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彭龙富;人性的限制与突围[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9 潘娴;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翼明;;论意识流及其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影响[J];长江学术;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力亚;亨利·詹姆斯: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与意识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小林;高尔基晚期小说与心理现实主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3 魏善浩;;大江健三郎:怪诞的心理现实主义[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黎新华;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梁玲;;《小镇畸人》之心理现实主义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陈剑晖;;心理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研究之一[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7 管海莹;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3期

8 王培英;从性格塑造进展到人格心理解剖——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贡献[J];北方论丛;2002年05期

9 高文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现实主义[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蔺春华;;心理现实主义的佳构——《杂色》与《游泳的人》比较论[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增兰;灵魂的猎者[N];西安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2 魏新俊;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及其影响[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敏;茨威格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2 陆樱U,

本文编号:2204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04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