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之谜》中的叙事视角与空间迷思
[Abstract]:In his autobiographical novels, the novel Mystery of arrival records Naipaul's historical thinking on the sense of identity of the displaced peopl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individual and writer, and reveal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causes of the diasporic experience by means of recollection and internal examin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isual description of geographical space and its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focuses on the main line of the protagonist's travel between Britain, the Caribbean Sea and India. Through the switch between "experience angle" and "recollection angle", the protagonist,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historical recollection, shows Naipaul's historical recollection of the "place and place" of the moving person i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historical recollection of the introspection without the sense of identity.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红红;《十日谈》的叙事视角重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胡国威;;论《太平狗》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效果[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陈中伟;;《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视角[J];名作欣赏;2008年08期
4 王晓阳;;叙事视角的语言学分析[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5 林素真;;多重叙事视角下的叙事张力——关于《红楼梦》典型叙事视角的解读[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汪正平;;评库切《凶年记事》的多重叙事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蔡乾;;叙事视角划分再议:一个视觉心理学的理论视角[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陶青;;《夜色温柔》叙事视角的切换[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9 付建舟;;中国文学叙事视角理论的近现代转型[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年02期
10 陈代云;;周强夫妇的双重身份——《请客》的叙事视角分析[J];时代人物;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燕;;《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视角——从认知角度的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陈竞;;文学如何直面民族灾难?[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宁;论《史记》的叙事视角[N];光明日报;2004年
2 李雪慧;讲故事与写新闻之异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3 鄢文江;文明传承的隐喻[N];文艺报;2014年
4 郎云 王秀菊 本片编剧;我们来到这世界,为了看阳光[N];中国电影报;2013年
5 桑永海;我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N];文艺报;2012年
6 胡笑梅;人性救赎的审美回响[N];文学报;2012年
7 张湘涛;最有“温度”的伟人传记经典[N];湖南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羽;小说叙事视角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建芹;《耻》的叙事视角类型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治;杜甫诗歌叙事视角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李思明;《赎罪》叙事视角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新艺;论叙事视角与创作心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文娟;[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丽琴;论现代小说叙事视角解构—建构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晓芳;《灿烂千阳》叙事视角效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艳梅;论新时期以来的傻子叙事视角[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宋小放;王小波小说叙事视角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3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4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