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朦胧的《门槛》,尴尬的误读——重读《门槛》

发布时间:2018-10-15 18:23
【摘要】: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在国内长期以来被误读,其一是,诗中的"俄罗斯姑娘"被误认为就是扎苏里奇;其二是,《门槛》被当作编年史阅读,并与现实对号入座,导致理解上的严重偏差。《门槛》应当主要是浪漫主义的,绝非仅仅是现实主义的。
[Abstract]:Turgenev's prose poem "threshold" has been misrea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One is that the Russian girl in the poem is mistaken for Zahliuqi, and the other is that the threshold is read as a chronicle, and it stands up to reality. The threshold should be mainly romantic, not just realistic.
【作者单位】: 黄山学院文学院;
【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屠格涅夫《散文诗》的哲理与艺术研究”(AHSK11-12D3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512.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苗雨;;从《猎人笔记》看童年经验与屠格涅夫创作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2 曾思艺;;和谐宁静的俄罗斯乡村风景风情画——屠格涅夫散文诗《乡村》赏析[J];名作欣赏;2008年11期

3 谢佳;;轻弹伤心调——论沈从文与屠格涅夫作品中的悲伤情调[J];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白晓荣;试论屠格涅夫“散文诗”的民族情结[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朱红琼;;论屠格涅夫的爱情散文诗[J];译林(学术版);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麟杰;以赛亚·伯林论俄国文学中两种艺术观念的冲突[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金顺;巴金和屠格涅夫[J];俄罗斯文艺;1983年05期

2 郑文波;屠格涅夫散文诗艺术特色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陆人豪;论屠格涅夫创作中的客观态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何云波;屠格涅夫爱情观的二律背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S1期

5 季明举;论屠格涅夫作品结构中的节奏感和韵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徐拯民;巴金与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J];俄罗斯文艺;2000年01期

7 赵明;角色转换中的期望与恐惧——自然在屠格涅夫思想和创作中的本体论意义[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8 万信琼,王金琼;试论屠格涅夫的爱情观[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杨清容;屠格涅夫小说心理描写的特色[J];九江师专学报;1985年03期

10 申家仁;不由自主的倾向——《父与子》的创作过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梁冬雪;;屠格涅夫六十年代初的创作——《前夜》、《父与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季甄馥;;瞿秋白《俄国文学史》的时代意义及其文学史观[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4 李辰民;;80—90年代俄罗斯的“契诃夫学”[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陈众议;;《堂吉诃德》在中国[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刘松涛;黄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飞;被误读的塔尔科夫斯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陈训明;误读与伪造普希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夏榆;“我是一个经常被误读的人”[N];南方周末;2007年

4 余育楠(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永新小学);心灵的色彩依然鲜亮[N];中国教师报;2006年

5 刘军;屠格涅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杨琳桦;我爱过的小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韩星孩;对苦难者的挚爱[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郭青剑;安徒生:一个美丽的误读[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文楚安;对金斯伯格和“垮掉一代”的误读[N];文艺报;2001年

10 顾文豪;文学是善的一种形式[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海冰;跨文化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朱彤;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谢春艳;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邱运华;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6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7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9 潘桂英;普罗米修斯在中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宝平;论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与虚无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军美;“诗学误读”视角下艾丽斯·默多克三部小说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石志高;屠格涅夫与沈从文创作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敏;融会“东”“西”的俄罗斯诗哲[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苗苗;屠格涅夫及其创作中的贵族情结[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崔晓丹;论赛珍珠对中国女性的误读[D];兰州大学;2007年

7 龙秀娟;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与虚无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刘浩颖;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屠格涅夫作品中的景物描写[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桂荣;从《多余人》到《新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富涛;论屠格涅夫的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3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73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