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创伤的美学审视

发布时间:2018-10-20 15:08
【摘要】: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她的小说在美而不丑、哀而不伤的氛围中,通过不同的叙事技巧和不俗的审美掌控来展现或新或旧的黑人女性创伤。本文结合美学理论和创伤理论,发掘并分析了莫里森小说中独特的如诗、如歌、如画、如幻的黑人女性创伤,指出这些美丽创伤蕴藏的深层含义。
[Abstract]:Toni, a black woman writer. Morrison, with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 reveals the plight of black Americans, especially black women. In the atmosphere of beauty but not ugliness, sorrow but no injury, her novels show new or old black female trauma through different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control. Based on the aesthetic theory and trauma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Morrison's unique poems, such as songs, paintings, and black women's trauma, and points out the deep meaning of these beautiful wounds.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红兰;《宠儿》的艺术形象与审美价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于静;;布鲁斯——独特的黑人文学叙事风格[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朱剑云;《宠儿》中塞丝杀子的存在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刘霞;寻找自我的历程——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主体性[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杨华;反叛的互文性——在《天路历程》中的体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胡笑瑛;托妮·莫里森《宠儿》的新旧译本比较[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7 周新民,段炜;论后现代写作的合理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曾艳兵;;后现代主义戏剧辨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邰蓓;霍尔顿的缺失与找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习传进;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2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3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婷婷;无人知晓的玫瑰[D];苏州大学;2003年

2 王敏;记忆的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陆晓芳;重构黑人女性主体[D];山东大学;2005年

4 薛丽;《魔桶》中的人物话语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毛力;韦尔蒂小说中“畸零人”心理的表面技巧[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莫小英;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与现代基督教末世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娜;时代的叛逆者[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春美;少数族的身份突围与文化探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薛瑞梅;埃德娜的人格结构[D];中南大学;2006年

10 杨玲;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小说的人道主义情怀[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新福;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素芹;;文化冲突下的成长困惑——托尼·莫里森两部早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妮;;从《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性身份重建[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3 吴爱华;;《秀拉》:黑人女性艰辛的成长故事[J];飞天;2011年02期

4 董晓烨;;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创作主题评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焦春艳;;生命的拷问与悲壮——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主题的历史意蕴[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6 张良红;;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风景——评小说《最蓝的眼睛》叙事艺术[J];文教资料;2008年27期

7 高志英;冯溢;;探索黑人女性心灵世界的重构——评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娄德欣;王丽波;;论《秀拉》中黑人女性的抗争精神[J];作家;2010年12期

9 王稀;;托尼·莫里森早期小说的身份主体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李冬鹏;;从佩科拉和哈加尔看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J];时代文学(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孟令娟;;论托尼·莫里森最新力作《慈悲》中的背叛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丽秋;;“飞行”男性们身后的女性——试析《所罗门之歌》中的男女关系和女性地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孟令娟;;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构建与自我解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项星;;从《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者看黑人女性身份构建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少红;;“一叶知秋”——所罗门之歌》的文化思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冯丽君;;论《紫色》独特的书信体成长叙事方式[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晓群 王丽莉;成功承载了文化重任的作品最佳[N];文艺报;2006年

2 清芳;爵士乐演绎美国黑人心灵解放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子雨;美国当红作家史蒂芬·金及其新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文学博士 张清芳;从罗马尼亚逃离到闻名欧洲[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王元陆;文学批评家有很大的权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朱诺·迪亚斯 美国心,多米尼加血[N];东方早报;2010年

7 谭振江;国人应淡化诺贝尔文学奖[N];太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焦小婷;多元的梦想[D];河南大学;2006年

3 修树新;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梅;冲突的思考 融合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年

5 黄坚;从“我是谁?”到“我们是谁”: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美国黑人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卉;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分析《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中的男性女性形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珍;论托尼·莫里森小说中黑人饮食的文化隐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翁珲珲;解读莫里森笔下女性人物的传统与叛逆[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张良红;爱的扭曲与回归:解读小说《爱》中黑人女性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7年

5 张丽霞;迷失 抗争 引导[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冯丽芬;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建构[D];苏州大学;2010年

7 谢婷;成长与觉醒[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王明霞;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志宏;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李璇;边缘化非裔美国人的诗化表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3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83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