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暗夜之烛——论茨威格的人道主义理想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18-11-11 17:26
【摘要】:斯蒂芬·茨威格在其作品中为世人塑造了一批光辉感人的女性形象,本文仅就其最脍炙人口的几部中短篇小说来剖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藉以管窥其创作过程中作者在她们身上所寄予的人道主义理想及其幻灭。
[Abstract]:Stephen Zweig has created a group of brilliant and moving female images for the world in his works. In order to peep at the author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creation of humanitarian ideals and disillusionment.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基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茨威格作品研究(2012-GH-018)
【分类号】:I52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嫒;马佳;;经由爱,成于爱——试从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看其人道主义理想[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5期

2 雷庆锐;关爱人性 追求人道——论茨威格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申伟;心灵的发掘者──谈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孙岩梅;论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的人道主义激情[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勇;周艳梅;;追寻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在酒楼上》与《城堡》的精神契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汪雯雯;;美与丑——试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李媛;;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J];长城;2009年08期

4 韦立英;;哈姆雷特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5 赵玉萍;;浅析简·爱的爱情婚姻观[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5期

6 卜懿;;情欲的选择——浅析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心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7 冯丽春;;简·爱——性格决定爱情的有力证据[J];电影文学;2010年04期

8 王红梅;;《哈姆莱特》:走向大银幕的意义[J];电影文学;2011年09期

9 周双;;关于简爱双重性格的分析[J];电影评介;2007年02期

10 覃承华;罗显克;郭小娟;;论存在主义影响下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特色[J];电影评介;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4 张晓青;斯·茨威格在中国(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敏;茨威格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小花;论《特希特斯》的人性主题与艺术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敏;身世相近,,命运迥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何芬;生存困境中的艰难跋涉[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露;茨威格小说女性“畸零人”的生命意蕴探析[D];江南大学;2011年

6 屈媛媛;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刘艳梅;张谷若翻译特色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任贵玲;论“边缘人”身份对王尔德思想与创作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洪霞;劳伦斯的文本世界:对灵与肉关系的质问和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邓群芳;论茨威格情爱小说中的爱情乌托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荣;茨威格与他的前妻弗里德利克[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 杨荣;斯·茨威格与卡夫卡之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杨荣;战争与20世纪外国文学——兼论茨威格小说对战争的描写[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雷庆锐;关爱人性 追求人道——论茨威格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申伟;心灵的发掘者──谈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关晓林;人道主义者茨威格的悲剧——从茨威格的战争观谈起[J];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02期

7 张文勇;社会情绪与形式情绪的交并——兼论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现实性[J];外国文学研究;1991年04期

8 陆黎雅;论爱情故事中的“小人鱼”模式——安徒生、茨威格、蒲宁三个相似故事及含意[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9 孙岩梅;论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的人道主义激情[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泊;;女性自我意识的疑似觉醒——茨威格与林白笔下女性人物形象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嫒;马佳;;经由爱,成于爱——试从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看其人道主义理想[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5期

3 杨理沛;;诗意的心灵遥望与倾诉——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创作技巧[J];写作;2011年Z1期

4 崔伟伟;;茨威格心中的“空中楼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家R的形象分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11期

5 雷庆锐;关爱人性 追求人道——论茨威格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池樱;穿透社会真实的心理现实主义之剑——浅谈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柳鸣九;女性“二十四小时”模式的根由探——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J];名作欣赏;1996年04期

8 边国恩,许梦诺;漫议茨威格及其创作[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陈志菲;激情驱遣的道德化身——试析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7期

10 李庆西;什么时候出什么招儿[J];读书;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汪介之;吴晓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林婉娇;;《暗夜行路》中的女性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爱武;;坂口安吾小说《满开的樱花林下》考察——“山贼”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刘成富;;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再认识[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6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徐锋;;“最美”的真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甘惠侨;;马奇四姐妹的美德成因浅析:论《小妇人》中的教育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邢以丹;;爱的理想、困惑与解答——论林真理子《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的文学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刘子敏;;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贝天祺;茨威格自尽前想说[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陈英(北京大学);小说之外的茨威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刘晓南;带上地图再旅行[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张玉书邋钟华;伟大心灵的岁月回响[N];文学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 张玉书;斯台芬·茨威格:“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张增兰;灵魂的猎者[N];西安日报;2000年

7 晓燕;他让高尔基哭了[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鄢晓霞;图文链接:拉近你与经典的距离[N];中国邮政报;2007年

9 唐岫敏;点击西方传记文学热[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孙欣;海明威笔下女性形象的成因[N];吉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桂玲;渡边淳一情爱文学论[D];吉林大学;2008年

2 许原雪;纳博科夫小说中男性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谢春艳;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王庆勇;论亨利·米勒的小说艺术[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天;中西古典文献中的战争叙事[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雪花;朝鲜朝闺阁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陈靓;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杂糅性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9 张萍;高罗佩及其《狄公案》的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宋琛;川端文学的精神分析阐发[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洪磊;曹禺、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琳;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园华;[D];西北大学;2011年

4 赵玉君;父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梁晓平;从倾斜到平衡—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6 蔡岚岚;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戚永慧;论劳伦斯作品的女性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丽娜;卡夫卡的女性世界及其创作[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洪连;王尔德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D];青岛大学;2010年

10 章瑜;论谷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5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25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