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斯“文本细读方法”研究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method of interpreting the text of New criticism is the method of reading carefully. Brooks is recogniz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critical Reading method. His "exquisite ur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understanding Poetry", "understanding novel", "understanding Drama" are widely used as important teaching materials for American college literature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study of Brooks' two important textbooks "understanding Poetry" and "understanding novel". Combined with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southern conservatism in Brooks, the liberal arts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the 1930s and 1940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 S Eliot and I. A. Richards on Brook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preconcep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past scholars on the "New critical Fine Reading method", such as "New critical Fine Reading method is to separate the society, culture and works, and to separate the readers and authors from the closed reading". It also expounds how Brooks integrates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analysis into the detailed reading, studies the concrete practical means of the text reading method, reveals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eaders, the author and the text, and finally emphasizes the history. Tradition and value have the humanistic power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detailed reading.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熊刚;;论《绿衣》、《葛生》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张锦;;夏志清对新时期以来内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达敏;《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柏桦;余夏云;;闯荡江湖——莽汉主义的“漫游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钢;;论萧红与迟子建的乡土追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惠;;论鲁迅的“人学”灾害观及其文学表述[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陶德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巴蜀作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洁;命运之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高皓s,
本文编号:2336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3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