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节制和情节的空白——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两点理解
[Abstract]:In the P.R.A.'s elective textbook,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Fiction, Marquez's masterpiece, "Nesta on Tuesday," was classified by the textbook editor as an emotional topic, and the analysis appended to the novel, in addition to mentioning the emotional charm of the novel, In particular, a more detailed view of the emotional processing of the novel is put forward. The editor thinks that the novel should not be full and intense in dealing with emotion. It is not that the greater the strength of the author, the more the reader can be moved to tears. On the contrary, with proper forbearance and restraint, let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speak for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775.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惠萍;;如何解释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对《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思路的思考[J];语文学习;2012年09期
2 应慈军;;《礼拜二午睡时刻》不应忽视的几个细处[J];语文学习;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春梅;;《礼拜二午睡时刻》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俐俐;;新时期小说人物形态的考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刘俐俐;;新时期小说人物美学特征的考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马策;;你好,忧郁宝贝[J];人民文摘;2005年08期
4 王烨;;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印象主义手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吴晓芸;杨鸿雁;;哈代小说的悲剧性解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周彦军;何春霞;;小说冲突话语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李昆峰;;康拉德《吉姆爷》之心理学解读[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8 杨国涛;小说人物 戏剧心理[J];兵团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李巧慧;哈代小说中人物的动物隐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艾丽丝·沃克 ,嵇敏;书写《紫色》[J];译林;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飒;;失去的伊甸园和穆蒂斯的梦——评《将军峰》的主题思想[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3 张凌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试论塔吉扬娜·托尔斯塔娅的短篇小说《Река Оккервиль》[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柯秋梦;;父权制下的两性困境——《伊坦·弗洛美》的女性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董娅;;《纯真年代》中的变化基调初探——从其复调因素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敏;1900年以来百佳小说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文楚安;小说人物:观察者与被观察者[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鲍伊尹;《激流》:学习如何随波逐流[N];文学报;2006年
4 于国君;克尔日冉诺夫斯基的诡异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黄昱宁;让女王自行处理[N];东方早报;2011年
6 高兴;温暖的纪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曾园;微暗的火与被低估的金波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童道明;谁看到最后一章不哭泣?[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黄集伟;向匠人致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董燕 聂森;哥特式小说的特点[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丽娃;反映泰国华人社会的泰国文学奖获奖泰文小说之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唐文;权力·死亡·荒诞[D];山东大学;2011年
3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梁钫;贫乏之中的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羽桐;伊尔莎·艾兴格小说中的“边缘人”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宋芳;小说《秘史》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刘克东;趋于融合: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主题发展轨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施显松;出入历史之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晋;论小说《贵妇画像》的写作技巧[D];山东大学;2010年
2 马毅;解读《达·芬奇密码》在中国的畅销[D];安徽大学;2010年
3 刘韵佳;第二人称小说的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黎丽;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追寻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舒;叙述的张力:论托妮·莫里森新作《慈悲》的叙事技巧[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刘晓娟;论耶利内克小说的性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彩峰;克里斯塔·沃尔夫作品中的疯癫主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董婧;自我回归的寓言[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姬庆;崔明翊的小说人物中的意识倾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鲍传亮;《寻羊冒险记》中的自由和冒险[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43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4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