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解读霍桑小说的人文价值

发布时间:2018-11-24 16:37
【摘要】:霍桑,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其一生作品无数。在其众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主题,那就是霍桑对于人的关注,对于人的价值、人类追求自由平等,摆脱宗教束缚的探讨。本文试以霍桑的小说为背景,通过霍桑对于清教主义以及超验主义的接纳、霍桑对于人性的探寻、霍桑对于人性的救赎,以及对于霍桑人文主义思想的评价,来解读霍桑小说所具有的人文价值。
[Abstract]:Hawthorne, a famous romantic writer in the 19 th century, has numerous works in his life. In his many works we can clearly see a theme, that is, Hawthorne's concern for human beings, the value of human beings,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free from the religious shackles of the discussion. This paper tries to take Hawthorne's novels as the background, through Hawthorne's acceptance of Puritanism and transcendentalism, Hawthorne's exploration of human nature, Hawthorne's redemp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evaluation of Hawthorne's humanism. To interpret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Hawthorne's novels.
【作者单位】: 天津农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莉;浅谈霍桑的超验主义[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钟再强;;人性的救赎——霍桑《红字》的重要主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丁晓春;;从《红字》和《年轻小伙布朗》看霍桑的人性观[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彭依依;《红字》中的个性解放[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龙云;;斯坦利·费什的阅读观与女性主义文本[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陈吉猛;文学本质研究的六个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朱爱瑜;一种谎言的真诚说法━━读《可以说谎可以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朱蕴轶;从对立到统——试析“二轮转”手法在马洛夫小说创造中的运用与表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姚石;;超越之维的丧失——对《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许日春;;从题材演变看“游龙戏凤”故事主题的变迁及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周莉;;试论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冲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7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玲;《堂吉诃德》中的“二重奏”—论其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朱鸣华;爱者无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一婷;“他者”在歌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樊秀秀;译者的性别身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传荣;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角度论谭恩美作品中女性的心路历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阮晓静;在赎罪中成长:试析《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形象[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宋林;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祥斌;接受美学与霍桑小说中的岐义[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2期

2 李世强;从《红字》看霍桑小说的创作主题与文学艺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金衡山;《布拉斯岱罗曼司》中的叙事者和隐含作者[J];国外文学;1999年04期

4 戚涛;霍桑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构[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5 董兰;霍桑《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的象征手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任晓晋,程宝燕;林中的噩梦 成长的历程——《小伙子古德蒙·布朗》新解[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4期

7 曹亚军;霍桑及其《红字》之二:“海关”及通奸罪的政治解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王锋;霍桑《好男儿布朗》中晦暗、神秘意象的双重解读[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曾方;《红字》序言与小说的艺术特点[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4期

10 鲍明捷;析《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兰珍;;从马洛的寻觅看文明的堕落[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郭红;;“文献”小说——《嘉莉妹妹》[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阙诗涛;;《红字》前言创作的真实目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倩;;谈康拉德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选择[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7 王晓燕;;“延存”的艺术:论加拿大英语小说主题[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8 李玉颖;;福克纳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初探——析著名小说《喧哗与骚动》[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9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国富;;论《巴尔塔斯画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宏安;《大西岛》的魅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荣欣;心灵深处的群魔[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孙生;首部涉及天体生物学的小说引进中国[N];人民日报;2006年

4 海飞;拐弯之处就是黑夜[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马婷;“沉默之子”的言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刘恒涛;布克奖得主 喜欢在厨房写作[N];财经时报;2007年

7 王淼;好故事让我不忍读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季剑锋 书评人;看,,里面是空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李公昭;“我对战争有信念”[N];文艺报;2005年

10 兰守亭;库切的小说:是《福》而不是《敌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厦门大学;2003年

4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宏起;布尔加科夫小说的虚幻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7 甘文平;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有关越南战争的小说[D];厦门大学;2003年

8 张生庭;冲突的自我与身份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邓中良;奈保尔小说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念;论托玛斯·哈代的小说创作思想发展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彭石玉;对人的宗教审视与困惑[D];湘潭大学;2003年

3 杜丽娟;永恒的求索[D];河北大学;2004年

4 马威艳;维多利亚时代小说英语中的名词所有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王海珍;[D];安徽大学;2003年

6 孙兵;让自由展翅高飞——论艾瑞卡·琼的小说《怕飞》中的女权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04年

7 邓晓莹;存在的深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炎;一个自语者的心灵世界[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何劲虹;徘徊在彼岸的爱[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秀春;论奥斯卡·王尔德的颠覆性奇想文学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54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54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