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麦克尤思小说《赎罪》的伦理批评

发布时间:2018-11-28 20:04
【摘要】: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小说家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早期作品往往涉及一些诸如谋杀、死亡、乱伦等黑暗阴森的敏感话题,因而被冠以“阴森的麦克尤恩”头衔。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写作开始更多地关注政治、社会问题,写作的视野也极大地拓展,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潜力。 进入新千年以来,麦克尤恩又以一部名为《赎罪》的长篇小说获得评论界和读者界的双重好评。在世纪之交,麦克尤恩回顾了上个世纪的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创伤,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对人性展开了严肃的拷问,对于战争与爱情、人性的善与恶进行了发人深思的质询。在麦克尤恩的小说序列中,《赎罪》无疑占据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除去引言和结语部分,本文正文分为三章。引言部分首先对麦克尤恩及《赎罪》作了简要介绍,其次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赎罪》的研究进行了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意义。接着对论文中涉及的关键术语作了解释,以方便论文的讨论。引言的最后部分介绍了本文的观点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简述贯穿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对人性的探究。从这个主题开始,该章首先结合小说,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分类讨论,其次,对于赎罪这一母题在文学史上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布里奥尼的赎罪之旅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分别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是对《赎罪》内容的探讨。本章分别从家庭、爱情、阶级、写作四个方面探讨了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伦理现象,包括家庭结构之失、爱情之坚强与脆弱、阶级偏见、写作悖论。该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伦理批评的视野审视这些伦理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第三章是对《赎罪》形式的研究。本章对小说的叙事伦理进行了探讨,归纳了小说中出现的一些叙事策略,主要包括多角度叙事、不可靠叙事、文本的内嵌,着重从小说的叙事策略方面探讨了小说体现的个体伦理和伦理困境。 结论部分对《赎罪》的主要文体风格进行了回顾,指出作家在继承英国文学重视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注入了更多的后现代元素,使得小说的解读呈现多元化特征,并重申了论文对小说主题、内容、形式的研究。
[Abstract]:Ian McEwan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novelists. His early works often involve dark and insidious sensitive topics such as murder, death, incest and so on. However, since the mid-1980s, his writing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and his writing field of vision has expanded greatly, showing great artistic potential.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McEwan has won double acclaim from critics and readers for a novel called Atonemen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McEwan reviewed the trauma caused by the war in the last century to human beings. Under the gr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he began serious torture of human nature, and made a thought-provoking inquiry into war and love, the good and evil of human nature. In McEwan's novel sequence, Atonement undoubtedly occupie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position. Apart from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first introduces McEwan and Atonement briefly, and then makes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Atonement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put forward. Then the key terms involved in the paper are explained to facilitate the discussion of the paper. The last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viewpoint and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describes a central theme throughout the novel: the exploration of human nature. Starting from this theme, the chapter first classifies the evil in human nature with the novel, secondly, combs the motif of atonement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Briony's atonement trip in the real world and the virtual world.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Atonement.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main ethical phenomena in the novel from four aspects: family, love, class and writing, including the loss of family structure, the strength and vulnerability of love, class prejudice, and the paradox of writing. On the basis of careful reading of the text, this chapter examines these ethical phenome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criticism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ir appearanc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the form of Atonement. In this chapter, the narrative ethics of the novel is discussed, and some narrative strategies appear in the novel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multi-angle narration, unreliable narrative, embedded text, and so 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dividual ethics and ethical dilemma embodied in the novel from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the novel. The conclusion part reviews the main stylistic styles of Atone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moral tradi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writer has injected more post-modern elements. It mak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vel pluralistic, and restates the study of the them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novel.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美高,严晓薇;清末新加坡《叻报》附张的小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岫;;评钱振纲《清末民国小说史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05期

3 夏德勇;小说文体的特殊性与小说史的分期[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09期

4 赵玉华;从小说史演进中展示社会风俗的画卷——《中国小说简史》(古代部分)评价[J];民俗研究;2004年03期

5 ;张炜:写就世界最长小说[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0年Z1期

6 董上德;关于《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的教学设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01期

7 康金声;改写中国小说史[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巩青燕;;从叙事艺术看《燕丹子》的小说性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吴福辉;;我读高长虹的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1期

10 夏德勇;小说史研究中的文体学方法[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兴安;;恐怖小说在中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2 陈焱;;高配比麦克矿在不锈钢事业部1#高炉应用[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3 郑阿平;;川西大地上一棵树站成的风景——读钟正林的小说[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荣林;;现、当代农民小说史“猜想”[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良明;吕建红;;译介欧美西籍派小说理论批评的历史评价[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董之林;;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新书导报[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8 陈文新;;小说史上的一处重要分野——追寻《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差异之源[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9 况平;;麦克哈格及其生态规划方法[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10 王立;;古代小说母题与佛经文学比较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键;鲍麦克斯上半年四项发明获专利权[N];中国服饰报;2010年

2 河北省易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鸿雁;非得给教育惩戒定个标准吗?[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拉丹不除“基地”难灭[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黄辉 本报实习生 官平;麦克维尔空调维修被指欺诈[N];法制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刚毅 通讯员 付喜艳;借梯登高打造“品牌老店”[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玲娜;“麦克”归来,尚能“饭否”?[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刘莉莉;8岁男孩设基金会,壮举救助上千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于洪涛;技术与市场的博弈[N];电脑商报;2009年

9 孙燕飚;Sun董事长麦克尼利:高傲与固执的代价[N];中国贸易报;2009年

10 早报记者 石剑峰;“这不是以色列外交部设的奖”[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湘宁;二战时期诺曼·麦克拉伦动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善明;中国现代小说本体论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凌娟;柯莱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艾春明;《韩诗外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代智敏;明清小说选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的历史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晓晖;宋元“说话”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易艳萍;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讽刺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春艳;伊迪斯·华顿小说中的文学自然主义观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卫垒垒;志异小说的叙事特征[D];南京大学;2011年

3 华超;论《黑王子》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河南大学;2010年

4 刘洋;麦克尤思小说《赎罪》的伦理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卢劲波;胡应麟的小说与戏曲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秋s,

本文编号:2364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64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