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悲剧问题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British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it was Caldwell who first applied Marxist theory to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opened up a new growth poi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British tradition. And then after Thompson, Raymond Williams, Stuart Hall, Richard Hogart, Terry Eagleton, Perry Anderson and other theorists, It formed a cultural tradition combining the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of English empiricism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with Marxist theory.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ying historical reality problems with materialistic historical view, at the same time, they subvert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elitist, such as Arnold, Levi, etc., and turn to ordinary people and their daily life.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研究”(13BZW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特里·伊格尔顿;许娇娜;;悲剧、希望与乐观主义[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琼;;神义论:伊格尔顿悲剧理论的逻辑立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2 王杰;谢卓婷;;中国悲剧观念:理论传统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3年01期
3 张乾坤;;现代西方“悲剧衰亡”论的缘起与论争[J];社会科学家;2011年11期
4 杜鹃;;困境与突围——论伊格尔顿的悲剧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王杰;肖琼;;现代性与悲剧观念[J];文学评论;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乾坤;乔治·斯坦纳的“悲剧衰亡”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鹃;伊格尔顿的现代悲剧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婧;郁文;来守霞;;《威尼斯商人》中悲剧人物夏洛克[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8年04期
2 段吉方;;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发展和贡献[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马海良;伊格尔顿的思想历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柴焰;;文化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5 唐岫敏;悲剧与现代社会——读伊格尔顿新著《甜蜜的暴力》[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6 王杰;徐方赋;;“我不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我是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8年12期
7 柴焰;克拉莉莎的救赎——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批评[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赵丹;刘洋;;走向文化政治诗学——伊格尔顿与他的文化政治批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马克·辛菲尔德 ,胡家峦;近年来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J];国外文学;1983年03期
10 宁;伊格尔顿谈I.A.理查兹[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许继红;;透过“感觉结构”看威廉斯的文化整体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捷;;悲剧性:悲剧教学中的一个审美原则——以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为个案[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胡严艳;;美国南方旧道德摧毁的一朵玫瑰:论爱米丽的悲剧人生[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姗;;从《修配工》解读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苏冬凉;;善与恶的较量——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茹;;找回失去的自我:对《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谢志强;沙凡纳:一个养殖着昆虫的瓶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马良;开向死亡的欲望街车[N];文艺报;2011年
4 李嘉娜;手推车辙下看中西诗人的爱国情怀[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雅克;当恋人从床上醒来[N];中国邮政报;2006年
6 世文;人文传统和准则没有消失[N];文艺报;2005年
7 西马;后现代之诗[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文学与身体:为什么写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家新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阿冈本对“何谓同时代”的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吴健平;悲剧性的作家与悲剧色彩的人物[N];文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兆前;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丽;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吴建设;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D];清华大学;2009年
8 胡永洪;发出自己的声音[D];厦门大学;2008年
9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富天娇;朝鲜审美情感“恨”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蒋晓璐;试论伊格尔顿文学生产论及其现代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李三达;雷蒙·威廉斯“感觉结构”的批判性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婧;雷蒙·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屈海燕;雷蒙德·威廉斯悲剧观现代意义探询[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闵洁;由现代意识解读《静静的顿河》的悲剧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文琴;论特雷·伊格尔顿的作者观[D];湘潭大学;2012年
8 毕娟;狄更斯小说的怪诞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崔维乔;生命的冲突[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许鹏;充满欢乐和痛苦的伟大世界[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27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2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