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二元对立
[Abstract]:In the lecture "Today's Literary Theory," Jonathan Keller introduced "some of the latest changes or trends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theory," in which he talked about the refutation of the dualistic opposition between man and animal by the "turn of ethics". Ecological criticism criticizes the dualistic opposi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post-human study questions the dualistic opposition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ualistic opposition model,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opposite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is rather simple, and this lack of understanding mak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more rigid and formulaic.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资助
【分类号】:I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琦;;颠覆还是迎合?——论当代作者死亡理论中的二元对立[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2 张琦;;人何以终结——试析当代西方文论中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的因袭[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乔纳森·卡勒;;当今的文学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管季;;外国文学史教学宜处理好三组关系[J];大学教育;2013年24期
2 李三达;;走向审美的政治——论朗西埃审美平等理论的两个维度[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3 林树明;;大众消费文化与女性审美体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孟春;法文中译本《黄衫客传奇》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晓明;;人的终结与人的伦理学[J];当代文坛;2007年04期
2 张琦;;“科学”还是“信仰”?——从新批评到德里达[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3 朱立元;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美学研究突破之途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伊莎;;劳伦斯与池莉的双性和谐思想之比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柏华;周荣胜;;比较诗学的第三领域——兼论比较诗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2期
3 胡菊兰,张云鹏;东西方“比较诗学”及其历史建构[J];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02期
4 李跃进;灵感、无意识与即兴比较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王金龙;;内容/形式范畴研究六十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邵鹏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李兆芹;赵文慧;;二元对立中的文本——《大师与玛格丽特》的解析[J];飞天;2009年04期
8 陶东风;;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J];文艺争鸣;2009年07期
9 李琪;;韦斯坦因之文学史观探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姚文放;;我们如何进行学术争鸣?——兼答《理论之后的悖论解决——与姚文放先生商榷》[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4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对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5 刘军;关注文学理论的自觉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9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2 张立勇;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5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秀花;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辉;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D];西北大学;2009年
2 朱湘铭;《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石发亮;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华兹华斯与王维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袁莹莹;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悲剧中的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郑惠莲;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6 常艳红;民事审级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郭文峰;公共事务治理: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D];四川大学;2005年
8 方巧;旅游行业协会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李佳;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闫晓U,
本文编号:2437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3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