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iterature, the character image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ulti-angle of view, students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image of characters more deeply, deepen memory, cultivate students' self-creativity and thinking power, and enable them to obtain more diversified academic ways and attitudes.
【作者单位】: 四川天一学院;
【分类号】:I106-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步桐;;俄罗斯文学教学应注重传承其浓重的文学精神和文化底蕴[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6期
2 魏媛;;情感外化下的二元对立形象——浅析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3 刘玉华;;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之比较——从他们的性格矛盾试作分析人物形象塑造[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金合;;追随永恒——曹文轩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剖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施恒魁;;《鲁滨孙漂流记》的三重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陈勇;;试论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借鉴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苏维娜;;陌生化的审美之维——读《致羞涩的情人》管窥陌生化的艺术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常琳;;论“日神精神”在文艺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卞红联;;从模仿与真实的关系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吉燕飞;;《莎乐美》中文体学意象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施云波;;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多丽丝·莱辛的《草原日出》[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彭聪;闫欢;;“马丁·伊登”形象中的“日神”与“酒神”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彭宣维;;西方文学批评史重构——以评价范畴为依据的审美立场综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晓芬;李双宏;;《雾都孤儿》人物分析——南希的挣扎[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书婷;为情感赋形:新诗节奏与意象的理论与实践(1917-1937)[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渊;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学研究:以弗·施莱格尔为代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天兵;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死亡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梁超群;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父亲的在场与缺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钧;论中国译介之魂[D];山东大学;2008年
9 殷书林;论路易斯·格吕克对古典神话的颠覆性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陈振华;古典与现代[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芳;陌生化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4 黄芬芬;论路易斯·格吕克在诗集《新生》中如何寻找新生[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菲;网络文本对网络编辑职能影响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6 齐伟;电影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宁宁;跨文化视角分析旧约中罪恶的权力话语[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仕敏;以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观解读王际真的《红楼梦》英译本[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帆;从象征主义看人物心理发展[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兴颖;;《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詹姆斯·安格尔;王蔚;;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宏春;;《红字》罗格·齐灵渥斯的人物形象解读[J];作家;2011年16期
2 张敏;试论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J];学术交流;1999年02期
3 ;《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总第103—106期)目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4 ;《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总第107—110期)目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5 ;更正声明[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6 沈湛华;“外国文学”学习提要(二)[J];内蒙古电大学刊;1988年12期
7 戴泳;舒婕;夏靓;;具有世界影响的外国文学导读丛书——“克利夫笔记”评介[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8 刘丽琼;;“外国文学”课程实训与口才训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黎野;柯切托夫小说的特点[J];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03期
10 魏贤梅;拓宽认知视野 提高鉴赏能力——外国文学教学方法点滴谈[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守仁;;序[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序[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吴格非;;周立波与外国文学研究[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石云龙;;现代人价值观的折射——试评怀特笔下人物形象斯坦·帕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6 邹建军;;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刘永红;;学习十六大精神 搞好外国文学学会[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9 王育烽;陈智淦;;评杜昌忠教授著《圣经文学研究》——兼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成富;;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再认识[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世文;反思20世纪外国文学[N];文艺报;2003年
2 叶隽;外国文学如何融入本国精神生活?[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罗新璋;一代钜观[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孙茜;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系列新书出版[N];文艺报;2008年
5 世文;人文传统和准则没有消失[N];文艺报;2005年
6 虹飞 组织采写;指点外国文学佳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赵明宇;盘点2006:引进版文学风头盖本土原创文学[N];中华新闻报;2006年
8 ;经典也可以被糟蹋[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王坤宁;六部作品折桂“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孙小宁;2010,爱来过[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廖峻;迪伦马特戏剧中的迷宫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3 金芳实;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4 丁欣;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汪隽;列斯科夫的创作与民间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永宏;生的抉择[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丽;中西方女性气质与人生情境的比较分析:《嘉莉妹妹》与《长恨歌》[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康东辉;狼性精神的回归与张扬[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铁男;犹斗困兽与笼中之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栗丹青;米兰·昆德拉小说美学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春梅;关于《白痴》的堕落意识[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欣;冯维辛讽刺喜剧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李晓莉;一曲暗黑华美的乐章[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刘娟音;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人物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雪英;中岛敦改编小说与原著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5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4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