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朝鲜半岛接受江西诗派的文化语境
[Abstract]:Jiangxi Poetry School,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oetry school in Song Dynast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had an influence, which w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of great concern. The emerg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t that time: firstly, the similarity of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between China and North Korea laid an objective foundation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Jiangxi Poetry School into the Korean Peninsula itself; The second is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expectation vision of Korean Peninsula poets and Jiangxi poetic school at that time, which makes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the acceptance of Jiangxi poetic school.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XZW004)
【分类号】:I207.22;I312.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朴延华;;元朝对高丽控制与干涉——达鲁花赤和札鲁忽赤[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09年00期
2 金震海;;新罗时期国语诗歌的结构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智裕;高辉;;明代辽东东部山区开发考略[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4 孙建权;;金丽交聘路线考[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5 李智裕;;明代中朝之间“瓯脱”地带人口变迁考[J];东北史地;2012年03期
6 金宽雄,全华民;图们江沿岸朝鲜民族传说中的满族形象[J];东疆学刊;2003年01期
7 金洪培;黄文日;;万历朝鲜役及其对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7年04期
8 吕菊;;追寻与失意——“桃源”的诗意延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李花子;;明初铁岭设卫之谜[J];韩国学论文集;2007年02期
10 赵成国;张光宇;;简论明代前期至朝鲜半岛的被掳民众[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伍跃;;高丽使臣郑梦周的南京之行——朱元璋时代外交的一个侧面[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2 朴延华;;元朝对高丽控制与干涉——达鲁花赤和札鲁忽赤[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拜根兴;李艳涛;;崔致远“四山塔碑铭”撰写旨趣论[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4 刘阳;;朝鲜王朝北方“六镇”之庆源镇的设置沿革[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龙浩;19世纪《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师存勋;李奎报咏史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牟邵义;明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信息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敏;李氏朝鲜官制及其所受中国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连建丽;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姜婷;忽必烈时期(蒙)元与高丽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亮;壬辰倭乱与明人抗日援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贵英;关于圣宗朝辽朝与高丽关系的几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娇瑾;清代中朝图们江互市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9 薛育从;朝鲜古代梦字类小说与中国场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春梅;《燕行录全集》中的医学史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雅芳;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2 马金科;;论高丽、李朝诗人对黄庭坚诗学的接受与变通[J];东疆学刊;2009年02期
3 廖杰锋;;经典重构:《恋爱中的女人》在中国的阐释[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张亚婷;;威塞克斯之风:哈代在中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朱立华;浅析英美文学教学导入文化语境“三源泉”[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郝永华;;“互文性”理论的后现代文化语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7 张洪学;《马语者》与读者的“期待视野”[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8 马英;从接受美学来读福克纳的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9 王心洁;王琼;;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月亮意象[J];求索;2006年06期
10 魏金龙;解静莉;;试论文化语境在《麦琪的礼物》主题方面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毛凌滢;;论《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中的乱伦母题及伦理命运观[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张淑萍;;《浮士德》与《蛇神》结构艺术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伊藤清司;夏宇继;;桃太郎的故乡[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平;一则从古埃及走到朝鲜半岛的掌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淼华;中外学者眼中的俄罗斯当代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杨凯(北京大学在读硕士);踢他屁股,,让他回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中国古代小说与当今世界文学[N];文汇报;2006年
5 康正果;耶稣身边的女人[N];南方周末;2005年
6 刘文飞;被误读的塔尔科夫斯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刘树森;美国何以重视惠特曼在21世纪的地位与使命[N];文艺报;2007年
8 熊辉;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N];文艺报;2009年
9 风轻;树一样的爱情[N];中国邮政报;2002年
10 金舒莺;东方文学交流的整体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于海冰;跨文化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6 周琼;赫尔岑与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彤;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李红梅;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9 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爱萍;彷徨于中西文化之间[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春燕;现代主义的寓言文本——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本雅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继镐;东亚启蒙文学的文化语境比较[D];延边大学;2003年
4 涂慧;罗曼罗兰在中国的接受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南红花;大自然的颂歌[D];延边大学;2006年
6 刘晓青;论赞美诗23首中和谐的人神关系[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骏;《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语义连贯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8 隋丽丽;进化中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玉婷;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小说《喜福会》中的新隐喻[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孙权芳;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的合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66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6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