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大地的诉求:霍普金斯的自然诗与生态批评

发布时间:2019-06-16 16:01
【摘要】:霍普金斯自然诗的观点不仅应和了当下的生态批评理论,而且对其构成了有益的补充。生态批评抨击人类的话语权力,指出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或者试图祛除自然背后神秘的精神存在,使之完全成为人类科学可以认知和操控的物质对象;或者使自然沦为人类的道德情感、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的表达,从而消减它本身的物质存在。霍普金斯的自然诗表面上与这两种人类中心主义态度相关,但他的诗正是对其的批判。一方面,霍普金斯对自然的观察和摹状受到当时科学发展的影响,但他没有以物质的细节否认超验精神的存在,将自然化约为博物学家的观察对象;另一方面,尽管宗教热情贯穿他的诗歌始终,但他却没有以对神的崇拜取消自然本身具体、生动的物质性。霍普金斯笔下的自然是一个宏大的圣礼仪式,自然与人都在以自身独特的物质存在来呈现耶稣这个终极的"他者"。尽管他的宗教立场未必能为我们所用,但与当下生态批评的负面批判多于正面诉求相比,霍普金斯的自然诗提供了一个自然与人和谐安居的可能。
[Abstract]:Hopkins' view of natural poetry not only responds to the current theory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but also constitute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it. Ecological criticism attacks human discourse power, points out that the position of humanitarianism or attempts to dispel the mysterious spiritual existence behind nature, so that it can completely become the material object that human science can recognize and manipulate, or make nature become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moral emotion, religious belief, aesthetic taste and so on, so as to reduce its own material existence. Hopkins' natural poems are ostensibly related to these two humanist attitudes, but his poems are criticism of them. On the one hand, Hopkins'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nature were influenced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but he did not deny the existence of transcendental spirit with material details and turned naturalization into the object of naturalist obser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religious enthusiasm ran through his poems, he did not cancel the concrete and vivid materiality of nature itself with the worship of God. Hopkins' nature is a grand sacrament ceremony, and nature and man are presenting Jesus as the ultimate "other" with their own unique material existence. Although his religious position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us, Hopkins' natural poetry provides a possibility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man,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riticism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谢默斯·希尼的诗歌比较研究”【项目批号:10CWW011】的阶段性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文学与文化资本研究创新团队”资助
【分类号】:I561.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育烽;;《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2 曾筠;;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哲学辨证观[J];中国教师;2008年S1期

3 王晓艳;张海霞;;自然的呼唤——生态视野下的《呼啸山庄》[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3期

4 刘晓春;;田园的守望——卡文纳诗歌的生态批评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卢国荣;;《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殷齐琦;;《瓦尔登湖》的自然与生态之思[J];作家;2008年20期

7 何云燕;石天飞;;《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J];创新;2008年06期

8 蔡玉辉;彭羽佳;;霍普金斯生态诗歌[J];译林;2011年03期

9 袁雪生;回归童年 回归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贺安芳;;斫伐的背后——《樱桃园》的生态批评[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倩;贾丝玉;;狼图腾——《狼群中的朱莉》中的狼意象[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林璇菲;;《悲歌》中的超验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晓云;;海勒笔下的大卫王[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6 高毛华;;论《简·爱》中的神秘召唤[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7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生珍;;自然主体性: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探析[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魏善浩;;20世纪世界文学神话回归现象论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孙汉云;;《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文体特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2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的成员、外国生态文学方向的研究生 陈蕾;2007年国外生态文学回眸[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郭凯;接触不一样的文明 重新认识人类[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韩晓玲;国内外专家探讨“绿色”文学[N];湖北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凌俊;丹·布朗何以风靡全球?[N];文学报;2005年

6 韩笑;美国第一畅销书果然有趣[N];华夏时报;2006年

7 廖炳惠;记忆的花园,城市的谜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张琼;莎士比亚的世界 世界的莎士比亚[N];文艺报;2006年

9 刘兵(本报书评人);骗局:虚构的与现实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耿娴;人类如何走出“迷宫”?[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3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7 马弦;和谐与秩序的诗化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李平;神yG时代的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饶静;太初有言—诺思洛普·弗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群;人与自然的和谐[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2 魏伟;对《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批评解读[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彭佳;从困境到融合:对薇拉·凯瑟早期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艳;论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的“生存”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群芳;绿色荒野的生命体悟[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虹;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人与自然观[D];南昌大学;2006年

7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婷婷;自然·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0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