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丰富,他的第一部小说《蝇王》是他最富盛名的作品,这部小说使他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蝇王》问世后不久就引起轰动,不仅深受读者的喜爱,在西方各国颇为畅销,一度成为西方大学生的必读书目,而且倍受学者的青睐,评论家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各种阐释。《蝇王》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除了由于戈尔丁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对人性的思考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则是由于戈尔丁在《蝇王》该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高超的写作手法。 本文旨在挖掘《蝇王》的反讽艺术。自从《蝇王》发表以来,人们对它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但着重论述反讽的却不多见。反讽如今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创作原则与结构原则之一,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术视野与理论武器,反讽叙事亦成为当代小说创作的一种重要的叙事模式。“反讽性的作品”被认为代表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反讽是戈尔丁小说的显著特色,《蝇王》就是一张精心编织反讽网。因此,本论文详细研究反讽艺术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期冀对当代的文学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更好地运用反讽手法来丰富作品内涵并深化主题思想。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综述国内外对戈尔丁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角度,创新之处及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章阐述了反讽概念。简单回顾了从古希腊时期到今天反讽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反讽的分类和主要特征。反讽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从单纯的修辞手法发展到重要的写作原则。反讽可以分为三大类: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表象与事实之间的反差。 第二章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分析,论述反讽在人物刻画中的重要作用。拉尔夫是孩子们刚到达小岛时推举的头头,他一心想要带领孩子们建立一个文明有序的民主乐园。然而,在猎手们的破坏下,民主乐园成了独裁专制的人间地狱。杰克是唱诗班的领唱,本该有着天使般的仁爱之心,却带领着唱诗班的一群孩子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猪崽子盲目崇拜成人世界,总是伪装成成年人,厌恶其他人孩子般的行为。孩子们终于像大人一样行事的结果却是将他杀死。他坚信科学和正义,然而随着他的坠崖,科学和正义在岛上彻底消失了。将反讽运用于人物刻画中,使得人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个性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第三章以三个代表性情节为切入点,揭示反讽对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意义。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孩子们的游戏却渐渐出现了暴力和血腥。他们残忍地杀害野猪,后来竟发展到折磨、谋杀同类。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消失得无影无踪。西蒙是岛上唯一知道野兽真相的人,却被孩子们当作野兽残忍的杀死了。从此真相被永远埋没。虽然孩子们最终被军官带离荒岛,摆脱了岛上可怕的杀人游戏,却是被再次带入更危险的全球范围的猎杀游戏中。故事情节中的反讽主要是通过突出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一点点暴露出天使般的孩子们潜藏在心底的魔鬼天性。 第四章阐释反讽在揭露主题中的重要性。戈尔丁通过《蝇王》向我们展示人性中存在的恶。他认为,恶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因此即使天真无邪的孩子心中也有极大的控制欲和伤害别人的冲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外部力量能够将人类从相互杀戮中解救出来,,人性的救赎只能依靠人类自己去实现。在人心黑暗的背后透着救赎的希望之光,这便是《蝇王》的主题。通过反讽的运用,文本呈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反相成的意义,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藏挖之不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全文做出总结与概括。戈尔丁继承并丰富了反讽艺术,将反讽自然地运用到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中,使得《蝇王》成为一张精心编织的反讽网,更加深刻有力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让我们意识到人性的恶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只有通过不懈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教化才能实现人性的救赎。戈尔丁不愧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流的反讽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向我们显示了反讽艺术的力量,对后世作家的写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晓荣;;儿童世界中的“斯芬克斯因子”——《蝇王》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山花;2014年14期
2 王庭宏;;“恶”之祸——《蝇王》导读[J];初中生必读;2014年Z2期
3 姚进;武芳芳;;论《蝇王》中的二元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4 李洪季;;通过戈尔丁的《蝇王》对存在主义的解读[J];现代交际;2012年09期
5 周晶;;析《蝇王》中女性缺席的寓意[J];语文学刊;2014年11期
6 陈明;陈惠良;;从熵的角度看《蝇王》中的二元对立[J];智富时代;2014年12期
7 王志萍;;小说《蝇王》结局的寓意性探究[J];文教资料;2018年34期
8 裴素娟;;《蝇王》中火和水意象之原型解析[J];长城;2014年04期
9 陈曦;;《蝇王》——透过孩子看脆弱的人类文明[J];商品与质量;2012年S4期
10 王英伟;程可;;从小说《蝇王》中透视文明的脆弱[J];海外英语;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娜;;浅析《蝇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3 龙超;;从象征主义看《蝇王》里的人性恶[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阮炜;回应多事的百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道全;戈尔丁传记:怎样定义《蝇王》作者[N];文艺报;2012年
3 张剑;英国的文学与岛国意识[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谢文英;孩子的麻木比暴力更可怕[N];检察日报;2016年
5 杨炎辉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绝境求生的规则与选择[N];人民法院报;2014年
6 赵立诺;《一出好戏》是“神作”吗?[N];中国艺术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静华;威廉·戈尔丁早期小说中的悲观意识[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娟;解读《蝇王》的反讽艺术[D];辽宁大学;2012年
2 彭楠;论《蝇王》对西方传统文化的颠覆[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满康;《蝇王》对“文明”的解构:叙事视角解读[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马威;《蝇王》中的原型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吴晓芸;《蝇王》的荒诞性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婉清;论《蝇王》中的女性缺席[D];浙江大学;2004年
7 张立峰;《蝇王》的生态悖论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8 宗亚丽;《蝇王》中的凝视与反凝视[D];湖南大学;2017年
9 李雅婷;《蝇王》对荒岛文学的继承和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余凯璇;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蝇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554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5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