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散批评角度阐释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骨》中的人物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立新;为华人在西方教育界挣得一片天空——记首位美国华裔大学校长田长霖[J];文史杂志;1991年04期
2 ;她有毅力抓住每一天[J];小读者;2004年08期
3 徐刚;;解读《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文化属性[J];名作欣赏;2010年17期
4 海仑;;华裔作家裘小龙出版新作《红旗袍》[J];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01期
5 盛周丽;许锬;;边缘人的文化困境——解读短篇小说《爱的痛苦》[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刘文琪;;美国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的故事[J];文化交流;2010年01期
7 胡春梅;;华人版“美国梦” 国家神话的反思——读《典型的美国佬》[J];名作欣赏;2011年03期
8 钟欣;;美国华裔将军的传奇人生[J];政府法制;2010年18期
9 郑苏;中国音乐在美国与加拿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徐颖果;华裔文学——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Justin O'Connor;;创造力,创意产业与中国的现代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The Alliance of Traditional Confucius Values an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A Youth Perspective[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罗多弼;;道与智慧:人性、自由与尊严(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4 ;Remarks on Roger Ames' Paper:Cultural Tactics and the Future of China[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5 Paolo Santangelo;;For an Anatomy of Personal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a Preliminary Survey[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BHUVAN CHANDEL;;印度传统中的知识、智慧与价值观(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Luis David Guzman Barron;;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SASAKI Chikara;佐佐木力;;东西方数学和医学的对话(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9 成中英;;Philosophical Globalization as Reciprocal Valu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With Comments on Roger Ames and Tang Yijie[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Reg Little;;思想隔离——跨文化对话的一个障碍(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博;慢慢走向前台的美国华裔选民[N];南方周末;2004年
2 王勇;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召开SARS专家论坛[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偏爱调解的美国华裔女法官[N];检察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昭;穿越62年的烽烟记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通讯员 石琳娜;美国华裔青少年来铜感受耀瓷文化[N];铜川日报;2007年
6 袁静;希拉里能为美国华裔带来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王理行;美国华裔文化中西杂糅,,是美国文化中新的一翼[N];文艺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宦建新;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建议[N];科技日报;2002年
9 思果 (美);修辞立其诚[N];文学报;2004年
10 记者 张孟军;成就瞩目 立意高远[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6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7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8 丽莎(Mara Lisa Arizaga);贵德琼毛寺的沃摩隆仁唐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武娜;库切小说中的他性表征与伦理重构[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从离散批评角度阐释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骨》中的人物[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3 徐一凡;多重危机中的挣扎[D];复旦大学;2011年
4 徐林丽;双重边缘文化语境下的美国华裔女性书写[D];南昌大学;2012年
5 李琼;流散者的困惑与追寻[D];广东商学院;2011年
6 麦淑华;我是谁?——金斯敦对身份的寻找[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树振;从水仙花到谭恩美[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龙华;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邹云来;论迪梅·罗伯茨《打碎玻璃》的家庭价值观[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唐洪燕;中间地带:人生与艺术之策略[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5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5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