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兽、魔——美国小说中的替罪羊形象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吴百荣;;亦梦亦真实——对《恩主》中人物形象的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3 张小莉;;男权社会中的“替罪羊”——“红颜祸水”故事探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建春;雷明珍;;《三四五区间联姻》的替罪羊原型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许劲松;;“诗言志”考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范丽琴;;“诗”字义源流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李其道;;从原始思维视角看左右史的设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8 孙定辉;;《诗经》原型兴象诗之一:图腾兴象诗[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刘娟;;霍桑《红字》之神话元素解读[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熊建军;;兴诗:一种原始实用技术的转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敏;《诗经》的认知诗学与心理分析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顺安;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国枝;威廉·福克纳荒野旅行小说的原型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建新;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D];上海大学;2010年
8 黄亚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谭笑;中国大陆都市流行歌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俊丽;黄景仁及其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丽;《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云飞;“彻底翻译”理论视角下《论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关键词的翻译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孟佳辉;穿越时空的红都弦声[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何洋;灵神之舞[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苗纯娇;《关雎》、《东方之日》、《九m》的巫术咒语因素解读[D];延边大学;2011年
9 曾建华;《左传》用诗渊源考辨[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爱忠;重构的镜像[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琼;试论古希伯来《旧约》文学中神人关系的悖反——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学比较的视野[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杨素梅;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3 杜庆华;女性的存在境遇与心路历程──试论德·莱纳夫人、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J];云梦学刊;2000年05期
4 周红;对“自我”的叩询——西方现代派作品和莎翁作品“寻找自我”主题之比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金丽;人之谜——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系列论文之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卢群;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生活主题[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洪振国;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自然诗[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8 丁胜民;莎剧人性的神魔二元神话原型[J];戏剧;2001年03期
9 聂军;论彼得·汉特克的剧作《卡斯帕尔》的表现艺术[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10 张芹;;寓言中人的确证[J];昆明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韩晓燕;;《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洁;;从叛逆到妥协——用心理分析法解读霍尔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崔秀兰;苑光辉;;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嘉莉形象新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9·11后的美国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郝素玲;弗兰岑“纠正”了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虞建华;归属感,民族意识和本土化[N];文汇报;2007年
4 夏子 编译;美国小说对“美国梦”的解读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沈宁邋(美国);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悬疑小说[N];文艺报;2007年
6 郝素玲;捕捉数字时代的堕落[N];东方早报;2008年
7 作家 邱华栋;希腊裔美国人家族史诗[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金进;一个文学伪命题[N];文学报;2005年
9 傅小平;《白色城堡》奠定帕慕克风格[N];文学报;2006年
10 戴新伟;令一切可以回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2 卢敏;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侯金萍;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姗;文化视野下美国20世纪战争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8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彦;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纽约”[D];吉林大学;2011年
2 廖晓妍;基于语料库对19、20世纪美国小说中虚拟语气的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韩西怡;武者小路实笃论[D];四川大学;2005年
4 黄虹;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人与自然观[D];南昌大学;2006年
5 蒋睿;抗战时期重庆美国小说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滕翠钦;巴赫金理论语境下狂欢节的叙事策略及其理论悖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海杰;在人与神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宝梅;德莱塞的《金融家》与朱秀海的《乔家大院》商业伦理比较[D];山西大学;2008年
9 陈姗姗;论罗斯金自然观和文化观的相互融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邓婉s,
本文编号:2572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7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