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克《仪典》的创伤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6 02:39
【摘要】:莱斯利·马蒙·西尔克(1948-)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领军人物,曾多次荣获美国权威性文学奖项,其艺术上的第一次巨大成功是1977年发表的长篇处女作《仪典》。小说讲述印第安退伍老兵塔尤如何通过印第安传统和仪典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心、重建他与印第安土地及文化的关系。 小说中印第安传统和族裔性问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评论家们对其叙事手法和主题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阐释。本论文运用创伤理论对《仪典》的主题进行研究。创伤研究源起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和朱迪斯·赫曼;20世纪90年代凯西·卡鲁斯、苏珊娜·费尔曼、杰弗里·亚历山大等在美国掀起了创伤研究的新高潮,他们的研究重点为创伤的文化及伦理内涵。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亚历山大(Jeffery Alexander)在其《文化创伤和集体身份认同》(2004)中首次提出“文化创伤”这一术语,意指人们所经历的灾难性事件在群体意识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并且这些历史痕迹对人有反复持续伤害的影响和后果。本论文尝试将《仪典》置于创伤理论的框架下,借用赫曼、亚历山大等人的理论观点,,通过文本细读,对比分析《仪典》中主要人物的创伤体验、创伤后症状以及治愈创伤的方式,并结合西尔克的生平和创作理念,探讨《仪典》的主题意蕴及作家的创作思想。在西尔克眼里,白人文化霸权围堵下印第安等少数族裔的生存之道在于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重视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尊重大地和自然,发展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576784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建平;郭颖;;莱斯利·西尔科的《典礼》与美国印第安文化身份重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康文凯;;西尔科作品中的美国土著女性特征[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3 邱蓓;邹惠玲;;文化边缘人的困境 印第安身份的回归——浅析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典仪》[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陈洁;石云龙;;继承、整合与超越——解读《仪典》中独特的文化语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蔡霞;异曲同工:叙事透镜中的深邃主题——印第安裔小说《仪典》与《红楼梦》叙事策略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张明远;;治愈心灵伤痛的使者——由西尔科的《仪式》看印第安传统女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刘玉;;《典仪》中的创伤与时间[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1期
8 张慧荣;;分裂观与整体观——《典仪》中的精神创伤治疗[J];国外文学;2011年02期
9 邱蓓;邹惠玲;;试论《典仪》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探求历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57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7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