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圣梦歌》在中国的接受困境
发布时间:2020-03-18 21:10
【摘要】: 耶稣会士艾儒略1637年译著的《圣梦歌》,长久以来并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台湾学者李Ym学先生的《中译第一首“英”诗——艾儒略圣梦歌初探》一文是研究《圣梦歌》的奠基之作。该文着力探究《圣梦歌》底本的西方源头。本文将从中国角度入手,探讨《圣梦歌》在儒家基督徒中的接受状况及其原因,延续李Ym学先生的研究。 《圣梦歌》是一首典型的宗教诗歌。艾儒略的本意是借着这首诗歌来宣扬基督教义,劝谕世人皈依天主。但是儒家基督徒们却多从中国的“梦”文化或道家、佛教的角度对其加以阐释,严重偏离了艾儒略的创作本意。本文分别从《圣梦歌》所采用的形式、运用的词汇以及中西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发生这种接受偏差的原因。《圣梦歌》虽然采用中国传统的“七言”形式,但这并没有阻碍基督教义的宣扬。该诗杂糅了儒、释、道三家语汇,给儒家基督徒们的接受带来了困扰,然而产生接受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督教的灵肉二元观念不能为中国人所接受。 文章通过分析《圣梦歌》在儒家基督徒中的接受状况及其原因,揭示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仍然停留在“形”似阶段。中国儒家基督徒在接受异质文化时,无法越过儒家传统文化观念的居绊,采取“和而不同”的中庸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2
本文编号:2589194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西平;明清间西方灵魂论的输入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200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小懿;析中国首批儒家基督徒的“融合”与“调和”[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9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8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