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形象的多角度阐释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45.0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陈延庆;庄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4 杨洲;花冠,角斗和金牌——体育场建筑发展趋势浅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5 易宁,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张文举;柏拉图《斐多篇》的论证及其启示[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7 徐晓霞;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力锋;专名的新指称理论——对历史因果理论的挑战及修正[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王倩;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对希腊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世俗性与超验性[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刘亚丁;灵验记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杨锐;论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宏斌;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2 何鹏翔;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逻辑构架和历史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晓萍;国家—社会视域下的权利—权力与权利—义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杨芳;理性之光[D];湘潭大学;2002年
7 何晓霞;卢梭的浪漫主义[D];湘潭大学;2002年
8 戴中亚;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D];湘潭大学;2002年
9 李权华;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小说中的“阴郁”原型[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杜庆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92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9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