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词汇语法衔接角度解析海明威小说言语风格

发布时间:2020-04-22 10:36
【摘要】: 许多语言学家都探讨过照应、替代、省略、连接、重复等语篇修辞手段。但把这些语言手段作为专门的语言现象加以系统研究的当数韩礼德和哈桑。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对英语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衔接理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衔接是指语篇中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理解的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衔接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环节,是语篇理解的基础。本文基于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及认知隐喻理论对海明威小说的主要衔接手段进行了定量分析,既从词汇语法层面分析了海明威小说,又从语篇层面分析了其小说的隐喻色彩。 经研究证明隐喻是一种思维机制、是概念延伸与语篇语义整合的思维基础。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隐喻,不但在语言中,更重要的是在思想里,在行动中。人的概念系统不但涉及隐喻性的加工、理解和使用,而且人的概念系统本身就是通过隐喻构建的。”由此看来,隐喻在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以及对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做出思考与反应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韩礼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语法隐喻理论,标志着对语法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韩礼德认为语言系统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音系层及隐喻机制。语义、语法隐喻机制使得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之间一种语言形式对多种义值的体现关系成为可能。根据语言的元功能,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马丁等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语篇隐喻。本文从隐喻性思维及语篇衔接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引论。简单介绍国内外有关衔接理论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研究的目的。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回顾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及认知隐喻的相关理论。第三章研究海明威小说的语法衔接结构,分析海明威的语言结构特色。第四章集中论述海明威小说的词汇衔接,阐释海明威的词语特色。第五章分析海明威小说概念隐喻的衔接功能。第六章论述海明威小说的语法隐喻及人际衔接并总结其语言特色。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综述了前几章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可供今后研究的参考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萍;;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2 谢彩云;;风过无痕 雁过无声——试议英汉互译中词汇衔接的妙用[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3 周海燕;;浅谈词汇衔接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4 沈剑文;;从CATTI英语笔译三级考试谈语法衔接与翻译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5 陈莉霞;党红;;听力理解中词汇衔接理论的应用与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6 刘怡春;;词汇衔接的语篇功能与英语演说词的文本解读——以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为例[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李秀娟;;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词汇衔接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刘丹;;词汇衔接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课I'm Going to Buy the Brooklyn Bridge的教学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9 胡晓静;;词汇衔接在文学语篇中的连贯作用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10 王兰翠;陈志军;;《奥巴马开学第一天演讲》的词汇衔接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华;邱天河;;词汇衔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玉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周颖;;JEFC教材和牛津高中英语词汇衔接的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郑静;;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高娜;张玲;;汉英“重复”的内涵辨析——兼论术语的统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3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松;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红娟;中国大学生英语已备演讲中的词汇衔接[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侯崇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衔接手段使用分析[D];中北大学;2010年

4 王薇;衔接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吴晨燕;英汉翻译中词汇衔接对译文连贯性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黄力菲;法律文本中的衔接手段[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肖文辉;论新闻翻译中的衔接[D];中南大学;2008年

8 方程;词汇衔接手段与作文质量的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9 郭继鹏;英文书面广告语篇衔接手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赵艳妮;词汇衔接模式在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6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36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